首页 > 债券 > 债券资讯 > 非标资产信用风险状况分析与预测

非标资产信用风险状况分析与预测

《债券》杂志2014年1月号2014年01月29日15:30分类:债券资讯

核心提示:银行间信用债市场收益率并未随着利率债收益率上涨而同步上涨,显示出信用风险预期并未随着非标规模的发展而相应放大,即信用债市场内部可能存在效率缺失及信用风险爆发延后的情况。

非标资产信用风险状况分析与预测

庞爱华

摘要:非标资产的发展已对国内实体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产生某些负面影响。本文对国内存在的几类主要非标资产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对2014年非标资产的信用风险作了预测,指出最大的风险存在于银行自身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项目及银行理财持有的信托类非标,信用风险事件出现的时间点可能是在下半年。

关键词:非标资产  信用风险  银行理财  信托

2013年下半年以来,债券市场收益率和货币市场资金成本出现大幅上涨,推动非标准化资产(以下简称非标资产或非标)取代年初的“影子银行”话题,成为市场参与者关注的焦点。机构普遍认为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把投资资产向非标资产倾斜,是造成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出现超预期困难的第一原因,有机构甚至提出“非标不死,债市难兴”的观点。与之相对应的是,银行间信用债市场收益率并未随着利率债收益率上涨而同步上涨,显示出信用风险预期并未随着非标规模的发展而相应放大,即信用债市场内部可能存在效率缺失及信用风险爆发延后的情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4年“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地方债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为主的风险。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发行平台债券;二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非标资产;三是以各种信托收益权、资产管理计划为代表的非标资产。

管理层在如此高规格会议上专门提出地方债务议题,在某个侧面显示其隐含的风险水平相对较高,并且存在解决压力相对较大的问题。由此,笔者联想到以地方融资平台项目为主的非标资产的信用风险也可能存在较大的问题。其隐含的信用风险究竟多大?哪些是薄弱环节?本文在既有的可获得数据范围内,对非标资产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初步分析。

非标资产总体概况

当前,市场机构比较关注的非标资产包括三类:一是包含由央行统计发布的商业银行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承兑汇票三种资产的非标资产;二是来自企业层面的应收账款类非标资产;三是各类金融机构持有的各类受(收)益权等非标资产。

其中,由于第一类存在商业银行隐性的担保(但其蕴藏的信用风险也不容忽视),市场比较关注的风险源主要来自第二类和第三类,这些非标资产主要以券商、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公司的各类信托收益权体现出来,行业覆盖范围广,目前风险最为明显的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行业,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理财资金和自营资金(见图1)。

根据审计署对五级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0.8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地方债务为2.67万亿元,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地方债务4.34万亿元。其中,笔者估算以非标资产形式存在的地方债务规模在3万亿元左右。除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中的非标,其他企业和机构也存在非标债务,市场机构预计非标资产总规模大概在10万亿元左右。据银监会的数据,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持有的非标资产规模大约在2.9万亿元左右(较第二季度增加2000亿元左右),其他70%的非标资产被其他机构和个人持有。

[责任编辑:姜楠]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