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债券资讯 > 从收益率曲线变化看债牛行情仍可延续

从收益率曲线变化看债牛行情仍可延续

上海证券报2015年10月30日09:31分类:债券资讯

核心提示:资金面持续宽松,预期将促使短端利率加快下行,出现“牛陡”行情,收益率曲线将呈现“陡峭化”形态,债市牛市也将在“牛陡”行情中延伸。

自2014年2月启动以来,此轮牛市的演进路线以“牛平—牛陡”的 方式更替与展开,目前其形态已发生第三次变化,即进入债市牛市中期的牛平阶段。鉴于目前长端利率下行仍有一定空间,因此牛平还会继续。但目前出于“稳增长”需要,央行仍会进一步降低资金利率,以促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在中长期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下,降准和降息势在必行,资金利率水平或降至历史低位。因此,资金面持续宽松,预期将促使短端利率加快下行,出现“牛陡”行情,收益率曲线将呈现“陡峭化”形态,债市牛市也将在“牛陡”行情中延伸。

回顾此轮牛市,从2014年2月到2014年10月的牛平,到2015年3月至6月中旬的牛陡,再到6月中旬至现在的牛平,演进的逻辑仍是:经济悲观加剧,长端先下,牛平出现;宽松货币周期开启,资金大幅宽松,短端下行加快,牛陡显现;资金利率下行乏力,经济悲观预期加剧,风险偏好回落,牛平走势初显。

那么,未来收益率曲线该如何演进?是继续牛平还是牛陡?抑或转入熊平或熊陡?我们的回答是:牛平将继续,牛平之后是牛陡!

从历史上看,每轮牛市结束时,收益率曲线都呈牛陡状态而非牛平。原因在于,央行往往会在确保经济增长企稳后才会收紧货币政策,牛平出现的逻辑是各项指标显示未来经济会进一步恶化,故牛市末期牛平往往不会出现。即使在牛市中期经济继续恶化,出于“稳增长”需要,央行仍会进一步降低资金利率,以促经济增长。因此,牛市后期,资金利率水平通常降至历史低位,在杠杆套息交易带动下,债券短端利率自然下滑至低位水平,由于经济企稳预期及对资金面逆转的担忧,市场不敢贸然做多,因此曲线呈现“陡峭化”的形态。

目前,牛平形态已初显,但我们认为,长端利率下行仍有空间,牛平还会继续。其判断的主要逻辑是,经济基本面仍欠佳,去杠杆周期下总需求也偏弱,货币信贷增速难以显著回升,由供需层面对长端定价的扭曲将得到修正,期限利差对长端依旧有较强的支撑,同时银行负债端成本仍有下行空间,金融机构去杠杆压力下长端配置价值凸显,汇率趋稳风险偏好回落利好于债市。

货币信贷回升基础不复存在,利率将继续下行

我国央行调控以数量型调控为主,相比CPI,央行更关注货币信贷增速。当货币信贷增速持续高于目标值时,央行往往会通过公开市场传递货币政策的趋紧信号,在确认CPI的趋势性回升后,才会采取加息等货币紧缩政策。利用经济增速、CPI、货币增速等指标观察历史上牛市和熊市时期及利率拐点,货币增速最具先导性意义。

在普通的货币信贷周期中,利率下调一定幅度后,收益率曲线明显陡峭化(即呈现牛陡行情),总需求会明显回升,当货币信贷增速上升一段时间后,货币政策将转向紧缩,货币市场利率将呈趋势性下降。譬如2008年10月,收益率曲线斜率明显趋陡,此时M2增速快速上升,几个月后央行重启央票发行,货币政策转向紧缩。因此,在以往普通的货币信贷周期下,当短端收益率快速下行,收益率曲线陡峭化是一个货币政策收紧的信号,意味着远期利率将上升,牛陡行情将向熊平转化。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的牛市和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的牛市都证实了这一点。

然而,在本轮债市牛市中,当第一个牛陡行情出现时,信号却意外“失效”,根本原因在于在“去杠杆”周期下,企业资产负债表仍需修复,尽管利率大幅下降,总需求难以明显回升,货币信贷需求出现趋势性下降,即使资金供给充裕,融资需求却仍然低迷。

以基建投资为例,历史上基建周期对于信贷周期及货币政策是一个前置信号,基建投资增速率先3-6个月实现拐点,往往领先于货币增速。2005年,货币增速持续回升至目标值以上,出口大幅增加带动制造业投资繁荣,最终在11月迎来货币政策拐点。尽管2009年有四万亿基建投资,但当年二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也达到了历史顶点,导致7月份流动性拐点到来。2012年至2013年期间,房地产销售回暖带来投资增速回升,货币增速持续高位,“去杠杆”压力明显,2013年5月流动性拐点悄然而至。因此,从历史上看,由于基建投资带动了总需求的扩张,基建投资也成为货币政策的前置信号。但反观现在,基建投资虽然持续加码,但财政闲置资金依然高企,基建投资能否可持续性发力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在“去杠杆”周期下,总需求乏力,制造业短期难振,历史上创造巨大融资需求的房地产和股市难以再度带来信贷繁荣,当前货币信贷难以显著扩张成为主要矛盾,货币利率趋势性回升的基础已不复存在,所以未来利率仍将进一步下滑。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