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其他债券 > 债市入秋:赎回潮或为美国十年来最大一次

债市入秋:赎回潮或为美国十年来最大一次

经济日报2013年09月07日20:01分类:其他债券

核心提示:数据显示,债基赎回潮使得8月内超过303亿美元的债基和债券ETF遭到赎回,汹涌的赎回潮可能使得今年成为近十年来债券及基金赎回规模最大的一次。

被誉为债券之王的格罗斯最近在债基上栽了跟头。

仅仅在7月份,投资者从格罗斯的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撤资约74亿美元。其旗下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总回报基金”迄今累计下跌了3.6%,落到了排行榜后30%的位置。

经历了国际债券市场长达30年的牛市后,债券投资人已经将债券与安全资产画上了等号。最近5年,投入债市的资金更是源源不断。从2009年到2012年,美国债券共同基金和债券ETF共吸引了1.2万亿美元进入,债市稳健的收益也让投资者们尝到了甜头。

但目前,债市似乎遭遇了重创。美国TrimTabs投资调查公司统计的数据显示,债基赎回潮使得8月内超过303亿美元的债基和债券ETF遭到赎回,汹涌的赎回潮可能使得今年成为近十年来债券及基金赎回规模最大的一次。“资金正在流出债市。”TrimTabs投资调查公司分析师认为,债市的“盛宴”已经散场,剩下的可能是越来越严重的“亏损—赎回”的恶性循环。

◎债基“踩雷”

固定收益产品一定能够带来“绝对收益”的“定义”正在投资者心中悄然改变。

这种改变来自于对风险的担忧。今年1月至7月,我国债券市场主体评级下调数量为52家,已超过2006年至2012年下调数量的总和。除此之外,发债主体评级展望调成负面的企业有74家,一些信用等级较低的公司甚至出现了跨级别下调的现象,中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由AA-级评级直接降至BB-级,曾爆发信用危机的上海超日由BBB+直接降至CCC级。

仔细分析评级遭遇下调企业能够发现,其行业景气度低的企业明显“上榜”较多,行业出现的低迷状况导致了部分信用债主体评级遭遇下调。我国宏观经济仍处于弱势复苏阶段,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钢铁、有色金属等为主的原材料行业,以及涉及光伏设备、风电设备等大型设备的资本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需求疲软等突出问题,经营风险较高,这使得行业内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信用质量出现恶化,导致偿债能力下降。

投资者开始担忧的是,随着信用债评级的下调,从未在中国债市出现的债券实质性违约可能出现。

这种担忧直接传导至市场,使得债市波动加大。在大面积的评级调降事件的影响下,债市特别是信用债市场表现疲弱。从评级下调最密集的时段来看,中债高收益企业债净价指数6月1日还处于94.86的阶段高点,7月1日略有下调至94.27点,8月1日则降至93.58点,与此前较平稳的表现相比,近期的低点甚至比6月末“钱荒”出现时的位置还要低,至此债市经历了“云投”信用事件后最大的一次波动。

评级的下调也使得基金频频“踩雷”,让原本求稳的债基投资者体验了一把类似股基的节奏。一些配置了评级遭到调降的债券基金,在价格出现大幅“跳水”后,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承受短期资本净值大幅下跌带来的损失。

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5月1日至8月16日,债基的涨幅跌落至排行榜倒数第三的位置,-0.25%的表现甚至跑输了货币型基金,仅好于QDII基金和开放式指数型基金,与同期股基7.34%的涨幅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从今年基金二季报来看,“踩雷”排行前三已经出炉,工银瑞信基金共持有8.27亿元遭到降级的债券,鹏华基金手握6.17亿元降级债券,博时则为5.55亿元。其中,工银增利分级债券B的7月收益下跌了6.07%,由于持有跌幅近20%的11华锐01债,鹏华丰泽分级债基母基金净值自6月以来也下跌了近4%。仅仅一个月内,544只债券型基金中就有360只的收益为负,占比超过60%。

而收益的下降使得债基更加谨慎。7月共有21只新债基面世,规模为221亿元,其中纯债型基金新增规模大幅下降,比6月减少了140亿元。

在国际债市牛熊转换渐趋明朗之际,我国债市近期债券评级密集下调,市场波动正在增大。买债,还安全吗?

◎债不安全?

连基金的专业团队都失算了,买债是否不再安全?

虽然近期一些“踩雷”债基损失惨重,但今年以来,债基的表现并非最差,相反,在十类基金产品中,债基排名第5。今年以来,截至8月16日,债基的收益上涨了2.70%,同期货币基金涨幅为2.2%,保本型基金为2.17%,QDII和开放式指数基金则出现了下跌。这意味着如果从今年年初就持有债券产品,一季度还呈现慢牛态势的债市,其平均收益能够覆盖近两个月的亏损。

那些“踩雷”基金的损失也在可控范围内。与股市投资不同,即使评级遭遇下调,并不意味着债券发行人就失去了偿债能力。“在不发生信用违约的前提下,如果持有到期,投资这些评级被下调债券仍可收取本息。”好买基金分析师卢杨表示。

与股基的历史波幅相比,债基一直是较稳定的投资产品,其最差的表现也仅亏损1%至2%,相比之下,2008年股基曾经下跌80%。“但不能把债券类产品视为无风险投资品,债券是中低风险的产品,一般表现较稳定,却并不意味着就没有风险。”卢杨表示。

“由于债券主要是作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资产进行配置,因此,债券市场收益率的波动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影响不大。”平安银行零售产品管理部邢瀚晟表示。与债基的表现不同,银行理财产品受到评级下调的波及并不明显。虽然6月受到“钱荒”影响,理财产品的发行量有所下降,但为了弥补6月底时点密集到期的理财资金缺口,7月份理财产品发行只数重新跃上新台阶。从收益水平来看,6月和7月,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降反升,显著跳涨40个基点至50个基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主要受非标资产以及流动性的影响,目前来看,6月份以后整个理财产品收益率抬升的局面主要是受到同业市场流动性中周期趋紧的市场预期影响。”邢瀚晟说。

截至目前,今年以来的评级下调潮已经接近尾声,而之所以在近几个月密集下调,是因为近期是评级机构密集发出跟踪评级报告的时段。事实上,评级下调只是债市调整的导火索。今年以来,债券市场“黑天鹅”事件频频爆发,使得今年的债市行情极为特殊,4月开始的监管风暴,使得债市一度陷入低迷,交易量大幅减少,虽然这种情况近两个月明显缓解,但6月末“钱荒”袭来,流动性的极度紧张使得债市再次经历震荡。

投资者更担心的是债券违约这只“黑天鹅”。近年来,虽经历过“云投”事件、“海龙债”危机等信用风险的冲击,但至今还没有债券出现实质性的违约。加之政府的隐性担保和兜底的思维,监管机构对债券发行主体的严格控制,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债券投资人在进入债市时并不担心会出现违约。

不过,随着宏观经济转暖的信号较弱,实体经济的持续低迷、评级的密集调降使得本来对风险已经视若无睹的债券投资者再生忧虑。“评级调降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现风险事件。”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主任曾令华表示,“如果未来债券违约是一个必然出现的事件,那么此次债券出现评级大面积下调,相当于对债券投资者信用分析能力的一个测试。”

◎四季度=机会?

“后期市场流动性将是决定债市走势的重要因素。”卢杨认为,债市目前已经到了阶段性的底部,经历了三季度资金面紧张的情况,四季度资金面情况将有所好转。如果债市在9月份延续调整,四季度或迎来下一波机会,在此期间,债基可能需要调整配置,近期成立的一些新债基能够逐步买入“抄底”的债券,存在较好的建仓机会。

虽然基金业人士对四季度债市表示乐观,但在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周文渊看来,目前市场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四季度债市预期不宜过于乐观。

与去年三季度收益率走势一样,今年同期,债市也经历了收益率的陡峭化上行。但不同的是,去年三季度的逻辑是,政策周期见底和经济基本面预期发生了改变,后期在金融体系加杠杆和资金面好转的情况下,收益率掉头向下。今年的逻辑是,由于进入了去杠杆的新一轮周期,去年四季度的加杠杆行为在今年看来难以出现,再加上债市开户的暂停,四季度债市表现难言乐观。

虽然看法存在分歧,信用债的风险问题越来越凸显确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系统性风险还未出现,但投资信用债的风险可能越来越大。“尤其是高收益信用债风险更大。”邢瀚晟认为,由于国内经济已处于较为一致的去杠杆、去库存的周期,加上外部需求不振的情况继续存在,投资于高收益债及相关基金和理财产品,遭遇信用风险的概率将会提高。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提高买债的安全性?由于对信用评级、流动性影响较为敏感,高收益债的波动幅度远远大于高评级低收益债券,一旦出现信用事件或流动性事件,该品种往往最先被抛售。在市场预期流动性趋紧将处于较长周期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由于期限错配导致的成本收益倒挂。邢瀚晟建议目前应重点配置短久期、中高评级、流动性较好的债券配种,谨慎回避无担保的高收益债投向。

而从债券相关产品的选择来看,投资者需要选择风控能力更强的基金公司和产品。经历了“踩雷”事件后,基金公司对于债券投资的风险意识正在增强,但仍需要专业团队密切跟踪信用债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可以选择实力较强的基金和理财产品投资债市,通过产品的不同组合将风险降至最低。

[责任编辑:陈周阳]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