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其他债券 > 327事件回眸:中国金融期货永远的伤疤

327事件回眸:中国金融期货永远的伤疤

上海证券报2010年11月25日16:37分类:其他债券

发生在1995年2月23日的327国债期货事件,以其惨烈、惊心和对市场造成的严重后果,成为烙在证券市场上一道永远的伤痕,金融期货和魔鬼一度画上了等号。此后的整整15年,中国证券市场与金融衍生品绝缘。

世事变幻,祸福相倚。站在2010年回望,或许也正因为自此以后对金融期货的彻底封杀,凭借资本管制筑起的屏障,当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时候,我国幸运地与这场危机擦身而过。

⊙记者 杨刚 ○编辑 于勇

谁打开炒作魔盒

1993年10月25日,上证所向社会公众推出国债期货交易。当天的一个细节是,万国证券和中经开做成了首笔交易,前者做空,后者做多。首笔交易更多的是场秀,但谁都不会想到,或许是天意,一年多之后的1995年2月23日,双方将会进行一场与当初博弈方向相同的生死豪赌。

为了推广和尽快活跃市场,上证所设定的入市门槛几乎为零,买卖每口2万元合约只需区区500元。事实上,上述保证金比例是按票面价值计算,实际只有1.5%左右,资金杠杆效应高达近70倍!这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如今想从事股指期货交易,其他必备条件不说,光“起步费”就要50万元以上。可即便如此,入市的投资者依然寥寥无几。原因很简单,那时国债毕竟是固定利率的产品,没有多少想象空间和故事可说。

市场的转机发生在一年之后。1993年至1995年国内通胀率很高,为挽救国债发行困局,1994年财政部决定对三年以上的长期国债实行保值贴补,之后又推出了贴息政策。如此一来,国债利率原来固定的天平被打破了,由此也打开了国债期货投机炒作的魔盒。

记者翻查了当年的资料,1994年3月,央行公布的保值贴补率为1.19%,此后即一路飙高,到了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时的1995年2月高达10.38%。按照现在央行的加息幅度,此等升幅相当于在一年内加息37次!市场怎么会不疯狂!一时间,市场上围绕期货品种到期后的保值贴补率的高低展开了全民大猜想,并就此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空前激烈的多空大战。

与此同时,国债期货市场各种真实版本的暴富神话不断上演和升级,一些人就此暴得百万、千万甚至亿万身家,捞得人生第一桶金。记者认识的一位投资人当时投入15万,三个月后即赚到295万。套用现在的流行语就是,“自行车进去,宝马出来”。这还不是终极版本。有位财经大学的老师,利用所学专长,建立了保值贴补率计算模型,投入实战,3万进去,两个月后变成了6000万!

国债期货的暴利效应使得各路逐利资金蜂拥入场。从1995年1月到当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交易为止,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里,上证所国债期货的交易量即高达4.97万亿元。上证所的国债期货交易由此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期货品种。然而,在享受这个“世界最大”的同时,一场巨大的危机也随之悄悄降临。

[责任编辑:王婧]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