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债券资讯 > 信用风险从城投债向产业债转移

信用风险从城投债向产业债转移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1月08日16:46分类:债券资讯

核心提示:市场此前担忧的城投债违约风险被向后推迟,城投信用环境趋于好转。从这一角度考虑,高评级、相对优质的城投品种的投资价值,至少就年内而言,是有所上升的,值得资金予以考虑。

刘东亮 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特约专栏分析师

上周审计署公布了对政府债务的审计结果,随后发改委迅速就有关企业债券发展情况进行了答记者问,这标志着城投债风险上升的趋势告一段落,但信用风险开始从城投债向产业债转移。

发改委有关问答向市场传递了两个重要信号,一是允许地方政府“借新还旧”,即在平台公司项目建设资金出现缺口,无法完工实现预期收益的情况下,可考虑允许这些平台公司发行适度规模的新债;二是鼓励债务“弃暗投明”,即允许平台公司发行部分债券对高利短期债务进行置换,融资转向阳光化。

发改委的有关表态,使市场此前担忧的城投债违约风险被向后推迟,城投信用环境趋于好转。无论是“借新还旧”还是“弃暗投明”,都相当于为地方政府融资变相打开闸门,也即主管部门认为目前地方债风险可控。在到期债务较多的压力下,可以继续加大地方政府的融资力度,年内城投债的大量新增供给已经不可避免,新资金的续接自然使得年内爆发违约的风险显著下降。

因此,从这一角度考虑,高评级、相对优质的城投品种的投资价值,至少就年内而言,是有所上升的,值得资金予以考虑。

而城投债大量增发,其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包括:

1、在年内资金整体仍然偏紧的局面下,对资金的争夺更加激烈,不利于信用债整体走势;

2、大量增发必然导致整体城投债发行人的资质出现下降,未来新发城投债的利率可能会进一步走高。

城投债信用风险的向后推迟,将带来产业债,特别是缺乏政府背景产业债风险的上升。

当前央行采取相对偏紧的货币政策,有意使资金利率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其用意之一是以资金价格杠杆来遏制融资需求的过度膨胀,压制产能过剩的扩张。在年内资金可能难以见到实质性宽松,而城投债供给大量增长的情况下,将对缺乏政府背景的产业债带来不利影响,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

1、发行利率的抬升可能促使产业债发行规模下降,导致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放缓;

2、推迟发债的企业转向信贷,造成贷款利率上升,尽管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贷款利率尚未出现显著提高,但利率上浮的贷款比例已经出现提升,资金端成本的提高传导到信贷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变化趋势可能会在2014年上半年逐渐显现出来;

3、如果企业在银行授信额度已满,则意味着其不得不被迫以更高的成本发债来进行融资;

4、而最让人担忧的是,拥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将或多或少的从各级政府获得行政资源的“隐性补贴”,使得这些企业无论是通过发债还是以贷款进行融资,可以承受较同行业更高的融资成本,从而对缺乏政府背景的企业造成“挤出效应”。

如果出现这种“误伤”情况,将会与央行的政策目标背道而驰,该去的产能没有去掉,不该去的反倒被消灭了,而且极易造成新一轮的“国进民退”。

因此,年内产业债的分化将会进一步加剧,缺乏政府背景的,评级偏低的产业债正处于愈加不利的局面,爆发信用事件的概率也将出现上升。

对此,消灭过剩产能不可能单纯依靠资金价格杠杆,因在中国的国情下,相当多的过剩产能是伴随着各级政府的行政力量所产生的,只有切断行政资源的“隐性补贴”,才有可能落实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因此对于这一轮去产能过剩持怀疑态度,资金价格杠杆所能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且易造成“误伤”,可能最终仍然需要以行政命令的手段来实现去产能过剩目标。

(作者系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保留此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金融信息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姜楠]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