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其他债券 > 机构享短期修复行情 长期利率债保持谨慎

机构享短期修复行情 长期利率债保持谨慎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7月06日15:27分类:其他债券

核心提示:对于后期债券走势,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在机构享受短期修复行情的同时,更建议对长期利率债继续保持谨慎态度。 

新华社记者高立

北京(CNFIN.COM /XINHUA08.COM)--本周市场资金面继续回暖,资金利率显著下行。债市延续修复性行情,尤其短期债券受到支撑,此前收益率曲线严重倒挂的情况进一步得到缓解。对于后期债券走势,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在机构享受短期修复行情的同时,更建议对长期利率债继续保持谨慎态度。 

资金面继续回暖 后期或维持紧平衡

经历了6月份的一轮“钱荒”后,随着短期冲击因素的消退、央行的表态及大行向外融出资金,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局面明显缓解,资金利率连续下探,目前7天回购利率已然回到4%以下。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5日,银行间市场回购定盘利率隔夜品种收报3.3900%,较上周下跌166BP;7天回购定盘利率报3.8300%,较上周下跌236BP。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周内也呈连续下行格局,1周品种已由上周末的6.1630%回落至3.8160%。

本周央行未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任何操作,考虑到周内有240亿元正回购和220亿元央票到期,最终实现净投放资金46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5日机构例行补缴存款准备金规模约在4000亿元左右,但市场并未出现明显波动。这也显示市场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已明显得到了缓解。

不过,从市场交易情况来看,机构短期资金融出较多,但对长期资金较为谨慎,似乎对“钱荒”仍然心有余悸。而且自隔夜回购利率回落至3.5%以下后,连续三天下行势头走缓。申银万国分析师屈庆认为,目前资金利率已逐步到底,进一步下行空间已经不大。

中信证券观点也认为,由于引起资金面收紧的长期因素一直存在,在央行没有政策调整的情况下,7月份之后银行间资金面即使有所好转,但也难以恢复到此前的水平,紧平衡状况将贯穿整个三季度。

机构享受短期修复行情 专家提醒对长期利率债保持谨慎

对于后期债券走势,屈庆认为,在三季度经济基本面、政策面均不太可能马上出现大拐点的背景下,月初这几天资金利率的阶段性回落不具有转折点意义,因此也并非是加久期和加杠杆的信号。在机构享受短期修复行情的同时,更建议对长期利率债继续保持谨慎态度。

从本周市场表现来看,受益于资金利率的回落,一级市场新债招标回暖。国家开发银行周二招标的新一轮"福娃债"中,一年和三年短期品种的中标利率大幅走低,受到投资机构的追捧,其它中长期品种表现也较好。不过,财政部周三招标的1年期国债因不计入投标考核,机构需求不旺,认购仅1.44倍。

二级市场方面,银行间市场现券收益率连续下行,但交投仍显清淡。中债估值显示,5日债券收益率曲线中短端整体下行,长端稳定。具体来看,国债收益率曲线0.75年和1年期下行2-3BP至3.34%和3.37%,央票收益率曲线整体下行为主,固息金融债收益率曲线中短端整体下行,长端稳定。

交易所国债和企债市场均小幅上行。上证国债指数周五收于138.17点,较上周末上涨0.07点,全周成交2.48亿元,成交量较上周明显萎缩。上证企债指数周五收于166.19点,较上周末上涨0.3点,全周成交107亿元。

低评级信用债不被看好 警惕信用风险

近日银行间市场短融收益率连续下行,高评级品种受到买盘青睐。但一些近期评级下调的品种,如“11华仪债”、“11华锐01”、“11苏中能”等,则连续下挫。低评级信用债不被看好。

屈庆指出,虽然近期一些低评级品种的收益率也有小幅下行,但在资金、去杠杆、信用风险三重压力的围剿下,目前配置低评级品种的风险较大。

券商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30只债券评级下调(合并跨市场债,11超日债下调两次),比以往年份总和还多。评级机构虽有应景政策之嫌,但经济大幅下行背景下,被下调的发行人也的确存在硬伤。

在评级下调的债券中有10只民营企业债券,行业比较分散,从下游的纺织服装、高端餐饮、汽车零售到中游机械、钢构、板材行业都有,说明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自身经营因素重于行业因素。此外,下调债券中有14只地方国有企业,其中4只为城投债,其他均为重化工业行业企业,集中在钢铁、光伏、化工行业。

而从近期的统计来看,6月5日至7月5日,共有17家公司发行的债券被下调债券信用等级或主体评级,8家公司的债券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面。

联合资信常务副总裁邵立强指出,信用债风险可能继续恶化,但是否会出现违约不好判定。经济下滑时,信用基本面整体会下降,出现违约的可能性会加大。

[责任编辑:邹晨洁]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