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专项债额度增加 城投平台整体资质有望提升

新华财经上海5月30日电(记者杨溢仁)政府工作报告称,“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伴随地方政府专项债增发规模的确定,作为专项债项目承建主体之一的城投平台整体信用资质有望进一步提升。

受海内外疫情蔓延冲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在地方政府财政紧平衡的状态下,专项债成为了逆周期政策加码的重要抓手,这也为市场提供了继续适度下沉参与城投债的空间和基础。

分析人士解读认为,就目前来看,承接专项债项目的城投平台将获得更大的政策支持。尤其结合2019年6月发布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来看,其中“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的表述说明,拿到专项债项目的城投平台在相应的融资需求上有望得到进一步支撑。

那么哪些发债城投平台承接了专项债项目?

根据天风证券研究所提供的数据,2020年以来,共有142家城投平台承接了专项债项目。就行政层级来看,由各省市本级主平台承接专项债项目的情况居多(72家,占比50.7%),其次是区县级平台(39家,占比27.5%)。

“据我们统计,就省份分布考量,目前四川、广西、江西、广东、江苏等省份承建专项债项目的城投平台较多,共89家(其中江苏有35家、四川有28家城投平台拿到了专项债项目)。”天风证券研究所固收团队首席分析师孙彬彬介绍称。

“地方政府专项债加码对基建链条的拉动作用毋庸置疑,但并不会对所有城投构成利好。”华创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指出,“对于城投板块,我们认为进一步分化是大方向。”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的观点认为,尽管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城投债的风险整体可控,可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不断推出,叠加今年以来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这必然会影响城投“信仰”的保障力度,各个平台间的资质分化加剧实为大势所趋。

在中证鹏元资深分析师王强看来,想要进一步参与城投债的配置,加强风险识别仍为重中之重。而具备以下特征的平台企业债券,应谨慎参与,包括但不限于平台企业所处地区的政府债务率高、有息债务率高,且非标债务占比大、数量多;区域平台统筹管理混乱、职权不清;地方政府风险事件处置不及时、不作为;经济财政下滑或下滑可能性较大(数据注水地区、产业衰退,要区分暂时性、周期性、永久性);所属地区人口持续净流出、招商引资退坡,房地产市场重挫且较难回升,土地一级市场景气度明显下滑,地方政府优质土地资源萎缩;平台地位下降,即股权下划、持股比例下降、资产外划;政府支持减弱,即财政补贴及资产注入减少、资源向区域内其他平台倾斜;平台属性弱化,即城投转型,资产、收入与政府关联性快速下降;平台非标融资数量过多、规模过大;增信失效……等等。

编辑:史可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