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企业债 > 企业债大面积违约恐引发“多米诺”效应(2)

企业债大面积违约恐引发“多米诺”效应(2)

经济参考报2016年01月05日09:59分类:企业债

核心提示:“三期”叠加压力之下,新一轮企业债务风险正在包括国企、民企在内的各类大中小型企业积聚,正规金融和民间借贷相互纠缠交织,形成了区别于以往的大规模复杂企业债务存量,导致债务的缓释和化解难度成倍增加。专家认为,尽管尚未有迹象显示大面积债务崩塌即将来临,但仍需稳妥推进分类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等措施进行有序化解,并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助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各类成因相互交织

多位专家分析,本轮债务风险不断承压,既有短周期的景气下行与长周期的经济增速换挡等周期性因素,也有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过剩产能风险释放等内部因素与国际经济低迷等外部因素。

顾培东认为,导致这一轮企业债务危机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性的,包括宏观经济下行、经济增长放缓;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旺;企业生产成本结构性上涨;部分企业产能扩张与市场需求呈周期性错位;企业投机性偏好过强,产业结构整体轻浮化等。

专家分析,在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背景下,加上地方政府的助推,不少企业主体在前几年顺周期阶段不断加杠杆扩大投资,形成了不小的泡沫,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显现,累积的债务风险随即暴露。实际上,当前各类企业面临的债务风险也是经济下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侧面反映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较大压力。

此外,有银行业人士认为,在经济因素之外,此轮债务风险的积聚还与企业融资领域一直以来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密切关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直接融资规模仍然较小,间接融资一直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企业的杠杆率长期居高不下,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时出现债务风险敞口的概率肯定会大幅增加。

同时,当前银行等间接融资渠道门槛高、程序繁杂、成本降不下来,贷款企业在银行面前地位弱势,“过桥贷”早已成常态,“抽贷”最近也是屡见不鲜,企业资金链不确定性太强,断裂风险随时都存在。而规模增长迅速的企业债券,其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特殊偿还方式也可能绷紧企业现金流,还不排除部分企业债券发行时存在财务造假,进一步增加发生债务风险的可能性。

此外,在正规金融之外的影子金融体系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监管失范,尤其是以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民间投融资公司为代表的民间借贷市场,长期充斥违规违法经营,导致大量资金空转无法进入实体经济,进一步放大了债务风险。

综合施策化解风险

大量既有债务不能有效化解,新的债务不断增加,紧绷的资金链往往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建议,以改革的手段加强债务重组,稳妥推进资产证券化,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有效化解相关风险。

多位专家表示,总体上看,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相比,我国当前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基础更雄厚,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金融系统抗风险能力也更强,居民财富基础大幅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有长足进步,发生大规模债务崩塌和群体性失业冲击的可能性较小,只要针对各类债务问题科学施策,潜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改革得到妥善解决。

分类重组仍是当前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的务实选项。有关专家分析,这不是要鼓励逃废债,也不是简单救助企业,阻止市场优胜劣汰,而是为了避免把一些可以救活的企业憋死。二是要在企业资产和经营质量的基础上,通过重组实现经济的平稳过渡。

债务重组需要综合施策,依靠监管部门、银行、企业、地方政府和资本市场协调配合。对那些产品无市场、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打破刚性兑付,实施破产程序。而对自身经营良好因互保联保陷入债务危机、陷入三角债无法回收欠款、处于转型升级面临短期经营困难等情况的企业,就可以通过股权置换、并购重组、债务缓释、引入资本等方式推进其债务有序化解。

运用资产证券化工具激活债务存量,把风险和收益同时以合理价格转移到资本市场是另一条路径。专家分析,将一组流动性比较差的债权资产经过一定的组合,再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信用评级、次级市场等,将其转变为可在金融市场上流动、信用等级比较高的债务资产,可以使呆滞债权资产重新盘活。

同时,进一步释放改革活力,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减税降负等措施降低企业成本,增强还本付息能力。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强生产要素流动,加大创新激励力度,增强企业和市场活力。通过奖励、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引导融资性担保公司健康发展,帮助小微企业增信融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记者 胡旭)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