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地方债 > 地方举债走向硬约束 市场化水平待提升 (2)

地方举债走向硬约束 市场化水平待提升 (2)

中国证券报2014年06月24日08:46分类:地方债

核心提示:随着地方债自发自还大幕的揭开,地方政府举债将由此迈入更加公开、透明和市场化的显性时代。但在地方政府举债逐步走向“硬约束”的同时,其市场化步伐尚需更进一步。

地方举债走向“硬约束”

从2009年起,国内试点地方政府债券,但由财政部代理发行,2014年财政部还将为地方政府代发额度4000亿元。而随着本次广东地方债的发行,由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自发自还,尚属首次。

此前,财政部指出,地方自发自还债券,明晰偿债主体,强化市场约束,有助于控制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那些债务负担较重、财政实力较弱的地方政府,会因为评级较低而面临更高的债券利率。而高利率反过来会抑制地方政府的发债意愿,从而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制约地方政府不合理的发债冲动。

对此,中信证券分析指出,地方政府自发自还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地方财政的软约束。一方面,软约束主体成为资金黑洞,使得资源难以优化配置、社会无风险利率上行,因此必须解决。对地方政府融资进行限额控制,将把软约束变为硬约束。另一方面,通过明确地方政府信用的发债方式,检验不同地区地方债利率定价的有效性,培育差异化的地方债务收益率曲线,也将为打破刚性兑付、推进市场化融资创造条件。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达10.8万亿元。2014年、2015年到期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分别占21.89%和17.06%,数量分别达2.4万亿元和1.8万亿元。而随着去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有关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风险及未来继续举债的约束,也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对此,广发证券宏观经济资深分析师黄鑫冬认为,虽然年内地方债务到期规模较大,但中短期来看,通过正常的债券滚动发行,应该可以解决到期还本付息的问题。整体来看,目前阶段城投债、地方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相对有限。另一方面,该市场人士表示,地方债自发自还的启动,将大大有助于地方举债的显性化。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