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其他债券 > 节后再现大规模逆回购 月末资金面较大压力

节后再现大规模逆回购 月末资金面较大压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2年10月09日16:02分类:其他债券

核心提示:分析人士认为,9月央行进行的天量逆回购操作为10月累计了大量的到期规模,加上月末财政存款季节性增加和外汇占款维持低位增长的态势,10月末资金面面临较大压力。

新华08网上海10月9日电(记者王淑娟)长达8天的假期过后,中国人民银行9日在公开市场上继续进行大规模逆回购操作,这是自国庆长假以来首次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总投放量达2650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9月央行进行的天量逆回购操作为10月累计了大量的到期规模,加上月末财政存款季节性增加和外汇占款维持低位增长的态势,10月末资金面面临较大压力。但央行对于降准的政策操作更显谨慎,为解决流动性需求,决策层可能倾向于使用逆回购等更灵活的工具,短期内下调存准的可能性较小。

央行9日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开展了两期共2650亿元逆回购操作,具体是7天期1650亿元逆回购和28天期1000亿元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为3.35%和3.60%。

机构预计本周到期的逆回购规模为1700亿元,可用来对冲的到期央票和正回购仅100亿元,因此本周公开市场资金缺口为1600亿元。

而9日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释放了2650亿元的流动性,这也是长达8天的长假过后,央行首次公开进行市场操作,事实上已经提前锁定了本周资金净投放的局面。

长假后的首个交易日,在商业银行月初补缴存款准备金的冲击下,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全面攀升,隔夜至1个月期限的质押式回购利率较节前显著上涨。

兴业证券认为,如果央行在10月20日之后逆回购的力度不大,有可能会面临着资金价格再度上升。

分析人士指出,9月央行进行的大手笔逆回购操作给10月公开市场累计了大量的到期规模,势必将会再度加重流动性压力。

据渤海证券统计,10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仅有390亿元票据,而逆回购到期资金高达6500亿元,其中10月第二周将有1700亿元逆回购到期,第三周有1600亿元到期,第四周则有高达3200亿元到期。此外,10月份财政存款的季节性增加也有可能抽掉市场3000亿元左右的资金,10月中下旬资金压力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外汇占款的低位增长态势也基本仍将延续。近期人民币贬值预期仍在不断上升,同时流向新兴市场的资金也出现企稳,意愿进一步减弱。这种情况下,外汇占款流出的格局在短期内仍无法打破。

随着资金面趋紧,市场对降准的讨论再度升温。但不少分析人士认为,10月降准的可能性依然较小,央行继续使用逆回购操作“深耕”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可能性较大。

不过渤海证券也指出,从资金基本面情况看,当前情况要较5月份更差,且预期未来经济回升动能依旧不足,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性仍然存在。

回顾今年以来的两次降准,第一次降准是在2月份,主要原因在于资金面。央行在春节前启动了天量逆回购,伴随的是节后资金面的高度紧张,2月初逆回购资金到期,资金面再度趋紧,央行适时下调了存准。第二次降准发生在5月12日,当时的资金面并不紧张,央行也未曾进行大规模逆回购操作,渤海证券认为,降准的主因在于基本面。

“对于降准,央行现在更加谨慎。”广发证券研究员颜岩告诉记者,从6月份盼到9月份,降准的预期迟迟没有兑现,房地产和通胀的压力是央行迟迟不降准的主要原因。而且央行已经把逆回购作为主要操作品种,并开始培育一个更加市场化的基准利率。

他预计,未来降准的可能性依然很小,降息也没有必要,面对全球一致QE,我国央行将主要采取相对稳健保守的应对措施。央行未来将利用逆回购“深耕”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并加以控制社会融资总量,改变降准这种相对粗放的流动性管理方式。(完)

[责任编辑:刁倩]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