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执行副总裁秦媛:信用风险或将进一步抬升

新华财经上海12月17日电(记者 杨溢仁)中诚信国际执行副总裁秦媛在参与“中诚信国际2021年信用风险展望年会”时指出,伴随超常规政策的陆续退出,宏观经济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化,信用风险或将进一步抬升。特别是2021上半年,随着债券到期高峰的到来,违约风险存在短期集中暴露的可能。

“在目前存续的信用债中,约8.3万亿元的债券将于明年到期或回售,整体债务到期压力较大。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仍面临全球经济低迷、内部结构性问题突出等多重压力,经济依然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阶段,因此后续部分行业的经营风险或有所抬高,各机构需警惕周期性行业风险和个体债务压力较大的企业风险。”秦媛说。

不仅如此,在“国企信仰”已被打破的背景下,未来城投平台的刚兑还能维持多久同样值得探讨。

秦媛认为,尽管城投与地方政府在业务上的联系与产业存在较大区别,短期内“城投信仰”仍旧可期,但能否维持债券刚兑依然存疑。“目前依旧有不少平台企业对外部融资依赖较大,考虑到平台债务的不可逆性,则未来不能排除其会推升债务风险的可能。”

无疑,防风险应是明年的主要任务,特别是在构建“双循环”的新格局背景下,信用风险防范是国内重要的经济金融工作之一。在此过程中,市场各参与方均应从各自的角度完善信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加强信用风险甄别。

首先,各地方政府及各大型国有企业,需继续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建立区域风险监测机制,营造良好的区域信用环境,重建地方政府和国企信仰。

其次,监管机构应完善信用风险动态监测机制,特别是对债务滚动压力大、债务结构短期化的主体予以高度关注;同时需推动法律和制度建设,健全风险处置机制,提高违约后续处置效率。

再者,中介机构应当勤勉尽职,做好自身或敦促发行人履行相关信息披露职责,及时向市场传递发债主体信用风险变化等相关信息。评级机构需不断完善评级技术、风险监测及预警体系,提升评级结果的前瞻性,对受评主体信用风险进行及时跟踪和评估。投资者则应修正投资逻辑,更加注重对个体信用基本面的考虑。

总体而言,信用风险防范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应继续坚守底线思维,防止无序违约对市场造成冲击,从而推动债券市场更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