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发布】央行报告:维持中性货币政策基调 债市将重点推进信披和风险防范

新华财经北京11月27日电(史可)中国人民银行26日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提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更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需要,科学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机构分析认为,总体而言,货币政策已转向中性,且短期稳定性仍将延续,但央行已逐步从阶段性容忍杠杆提升向稳杠杆回归,防风险的重要性明显提升。其中,对于债券市场而言,下一步重点任务在于持续推进信用债信息披露和信用风险防范处置。

货币政策维持中性基调

截至当前,LPR定价基准转换已经全部完成,然而9月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却环比小幅回升。据央行报告,9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2%,较6月回升6bp,其中一般贷款利率回升5bp,票据融资利率上行38bp,房贷利率下行6bp。9月新发企业贷款利率较6月略降1bp,而三季度1年期LPR也持平在3.85%。9月一般贷款利率LPR加点的占比67.7%,较6月的70.03%继续下降,LPR减点的占比小幅升至24.89%。

部分投资者认为,9月贷款利率上行说明“促进融资成本下降”的政策取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不过也有不同观点,光大证券研究所报告指出,9月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环比上升只是正常的季节性现象,季调后9月的利率为5.21%,较6月的5.28%下降了7bp。下一阶段监管层仍会综合施策推动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该机构称,上述季节性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9月中长期贷款占比通常是较6月上升的。例如,今年9月新增企业贷款和居民户短期贷款合计1.53万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为1.07万亿元,后者在前者中的占比为69.6%,而该比例在6月时仅为49.7%。事实上,即使不进行季节性调整,更能反映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也是下降的。9月该利率为4.63%,较今年6月、去年12月、去年9月分别下降了1bp、49bp、61bp。

而从货币政策的表述口径来看,不少机构认为,货币政策已经确认转向中性。国泰君安报告指出,央行报告彰显了政策的定力,从要求“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到“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搞大水漫灌”等等若干表述显示出,央行有能力也有意愿将资金利率“精准”维持在合意中枢。此次报告并未给出政策边际调整的信号,仍是维持中性基调。事实上,随着经济周期收敛,宏观调控进化到“跨周期”维度,政策或再难看到“惊喜”。未来政策会逐步回归常态化,但考虑到应对可能的“灰犀牛”风险冲击、海外不确定性有增无减,政策退出或较为困难。

展望2021年的货币政策,招商银行报告指出,上半年货币财政“双宽松”产生了宏观杠杆率攀升、企业套利、房价上涨等负面效应,引起了决策者的警惕,政策边际收紧以引导信贷增量、利率水平和资产价格回归合理增长区间。但考虑到中小银行流动性压力等结构性问题,货币政策尚未到收紧之时,“稳货币”“稳信用”或将成为四季度和明年初的政策基调。 

债券市场重点推进信息披露

针对债券市场,央行报告主要回顾了三季度几项重点建设工作:一是资管新规配套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落地;二是银行间和交易所互联互通合作开展;三是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方面的举措,包括起草了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整体性制度安排的文件,并且推动了富时罗素WGBI指数纳入中国国债。

在展望方面,报告对上述互联互通和对外开放的制度建设仍然提出了继续推进的要求,除此之外,还把信用违约风险防范方面的制度建设要求再次放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中的重要位置:即“促进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统一”,以及“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

前期,央行为推动信用债信息披露标准的统一规范,已在2019年12月起草了《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但目前尚未落地。2019年12月,央行还起草了《关于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正式稿于2020年7月2日出台。这个制度促进了投资者保护制度与国际接轨,并正式推出到期违约债券转让机制,丰富违约债券处置渠道。

中金固收解读道,今年以来,债券花式违约增多,且信用风险带来的一些列衍生的流动性分层和信用分化的问题也在加剧,急需监管部门将这些加强投资者保护和加强市场规范的制度尽快落地和实施。

国泰君安报告认为,短期信用风险与长期打破刚兑需要做出权衡。从时点来说,11月10日永煤兑付风波冲击债市,至11月21日金融委要求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信用风险冲击方才很大程度上缓和。与包商违约性质不同,央行此次并未立即出面维稳,导致市场因债基赎回、被动降杆杆、抛售瑕疵资质信用债而冲击了资金面,并导致了流动性分层。

该机构称,随着离散风险更充分暴露,投资者教育逐步到位,信用债定价将摆脱“信仰化”而更趋“市场化”。但实现理性、主动、积极甄别风险的前提是,债市信用不被恶意逃废债等行为损伤,一级融资与二级定价能实现良好联动。结合报告公布的时滞以及相关表态,央行或在应对短期冲击以及长期打破刚兑的目标之间做了一定权衡。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