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券无序违约挫伤市场信心 化债仍需坚守“底线思维”

新华财经上海11月15日电(记者 杨溢仁)近期“永城煤电无序违约”成为了市场最为关心的话题和风险点,负面影响的持续发酵,除了致使相关债券遭到抛售外,还使得同行业多家主体的债券发行被迫取消。

分析人士认为,AAA级国企的接连违约将对市场信心造成挫伤,未来是否会推倒违约的“多米诺骨牌”尚待观察,当前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妥善处置相关违约债券的偿兑工作应是关键。

违约风波席卷债市

十月下旬以来信用事件频发,“18桑德工程MTN001”“18方正MTN002”“17胜通MTN002”……其中,最受关注的无异于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永城煤电”)旗下“20永煤SCP003”的付息违约。

作为一家曾经的AAA级国企,其刚兑的打破可以说令人措手不及。据记者了解,永城煤电在违约前刚于10月22日新发了10亿元中票。

可以看到,由于市场对永城煤电的违约预期不足,当前其同行业(煤炭)、同质(弱国企)、乃至同省(河南)发行主体的信用债也惨遭殃及,二级市场几乎遍地卖盘,同时一级市场也频繁取消发行——包括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晋能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主体本周均公告取消旗下债券发行,所受影响不言而喻。

不论是相关债券的大幅折价抛售,还是传闻中的债基赎回,抑或是流动性分层的进一步加剧,叠加各种自媒体群里飞速传播的或真或假信息,若机构情绪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平复,那么信用债市场或将面临更大幅度的调整。

华泰证券固收团队更发出风险警示,“黑天鹅”频现暴露出的部分信息直指国企偿债意愿问题,投资者应提防“爆雷”的后续风险,包括“债基赎回-砸债-净值下跌”构成负反馈连锁反应。

背后“猫腻”尤待澄清

在债市“破刚兑”渐呈常态化的大背景下,缘何本次违约引发了巨大的市场反响?

其一,尽管永城煤电债务沉重、融资艰难,但前期相关债券的二级市场价格并未出现过于明显的异常,虽有少量85至95元的净价成交,可大部分成交仍在估值附近。

其二,11月2日永城煤电发布《关于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资产无偿划转事项的公告》,称公司进行了一系列资产无偿划转,有利于统一管理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产业链条、提升资源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其三,永城煤电发生违约后的第二天,评级机构才将企业及其控股股东的主体评级由AAA下调至BB,并列入降级观察名单。

其四,截至2020年9月末,永城煤电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其货币资产尚逾400亿元,未曾想到,账面现金竟无法动用。

来自中金公司的研究观点指出,永城煤电违约事件打击面甚广。目前,信用风险正向流动性风险蔓延——回购市场信用债质押率下调打折,甚至出现了不接受信用债质押的情况,机构过去能借到100元,现在或只能借到70、80元甚至更低,剩余的资金缺口还要另寻途径来补足。向后看,“抛售信用债—信用债价格下跌—压低质押率、货币市场融资难度提升—继续抛售各类资产”的负反馈链条会否进一步强化值得警惕。

据记者了解,未来半年内,永城煤电还将面临120亿元的债券到期或回售。

“底线思维”仍需强化

尽管理智分析,与信用债市场目前的体量相比,近期估值出现异动企业的存续债券余额还只是沧海一粟。更有部分业界专家表示,债券市场远没有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地步,此次信用事件的冲击起初的确令人遐思和恐慌,但市场正日趋成熟,且具有学习效应。眼下已经有资金和机构开始大胆介入因恐慌而被“错杀”的主体。

然而,包括中金公司在内的大部分机构建议,在风险发酵前期仍然很不明朗的局面下,考虑到信用风险的聚集性和传染性特征以及信用利差短期承压,则降低风险偏好、加强自我保护应是阶段债市的操作主线。这意味着,部分风险较大区域和公司的债市融资将进一步遇阻。

“谨慎情绪的再修复是个偏漫长的过程,一旦违约事件推高了地区利差,那么地区利差再回到原点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开源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团队分析师梁岩涛说。

光大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如果事态进一步恶化,未来可能还会有其他地区无辜的发债主体被波及。因此,在该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应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意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这一底线。”

张旭补充表示,“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叠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冲击,部分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不可避免地加大。对此,我们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有序的违约有助于市场成长以及信用定价的合理化。在监管机构的努力下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正在不断完善,市场可以更好地消化有序债券违约所带来的冲击。但另一方面,无序的违约则有可能打击市场信心,提高债券市场的融资成本和难度,令其余无辜的发行主体受到伤害,令债券市场建设者十余年来所做的努力付之一炬。不难看出,只有违约的有序性得到维护,才有利于强化市场纪律,让中国债券市场更为健康地发展。”(完)


编辑:穆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