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空因素共振触发债市调整 分析称货币政策难言趋势性收紧

新华财经上海6月18日电(记者 杨溢仁)受特别国债市场化发行、资金面收敛、全球风险资产大涨等因素影响,近日债市收益率曲线整体上移。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显示,截至6月17日收盘,银行间债市收益率进一步上攀。尤以利率市场而言,SKY_3M跳涨6BP至1.90%;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2年期上行5BP至2.34%;SKY_10Y再升4BP至2.88%。

分析人士认为,后续决定市场表现的关键因素仍是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态度。

债市延续阶段盘整

分析人士指出,本轮债市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始于业界对央行宽松预期的落空,在货币市场利率上行带动中短端收益率快速抬升后,止损交易、基金赎回等多头踩踏行为促使悲观情绪不断发酵。

目前,空方观点已然占据市场主流。

来自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观点指出,利率快速下行已成过去式。尽管未来不能排除疫情反复发作或者经济复苏出现反复的可能,但整体来说,市场对于疫情的恐慌和认知已经很难再超出疫情暴发初期的状态。叠加央行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紧,利率呈现区间震荡料成为大概率事件。

“不仅如此,管理层当前明显将政策施力的重点置于信贷投放上,此消彼长,银行对债券配置力度的缺位同样影响负面。”一位商行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短期来看,提高资金利率打击'空转’确实会对债市表现构成较大的情绪冲击。”

基于货币政策已然不具备“极度宽松”基础的判断,央行已通过再贷款、降息、降准等多种手段释放了大量流动性以支持实体经济,考虑到外围的风险因素,需要留有一些“子弹”;“滚隔夜”加杠杆、结构化存款套利等现象有所抬头;实体经济正在步入修复通道,即便复苏存在不确定性,当前继续大幅放水的必要性已然不高,则伴随偏空因素的迭出共振,眼下判断债市已经调整到位似乎言之尚早。

积极因素值得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的确定发行,亦为债市调整加码贡献了一份不小的助力。

可以看到,关于本次特别国债发行,有两处超出了业界的普遍预期。其一,是发行方式的市场化;其二,是降准等货币政策的缺席。当然,最终是否会有降准配合还需要时间验证。

“在5月专项债放量造成政府债券供给压力加大,且央行流动性投放低于市场预期的背景下,特别国债开闸且采用市场化方式发行,必然会引发业界对于资金面收紧的担忧。”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说。

据广发固收测算,6月下半月到8月,特别国债和地方债的发行金额可能高达2.5万亿元左右。

另据国泰君安数据,与5月份的专项债冲击相比,本次特别国债造成的供给压力呈现边际趋缓态势。一方面,6月份记账式国债的计划发行规模约为3800亿元,较5月份的6800亿元大幅减少44%,而地方债供给环比减少了74%左右(假设月内匀速发行);另一方面,仅考虑增量的特别国债,6月18日至7月末,周均发行量为1600亿元左右,远远不及5月份高达5000至7000亿元的单周供给。

此外,对于本轮特别国债的发行,管理层已经明确表示要“保持国债总体供给均衡”“充分考虑现有的市场承受能力”。

“整体上看,6月至7月政府债券的供给压力不会超过5月。重现类似5月最后一周利率债供给规模陡升的可能性很小。”冯琳乐观地表示,“我们预计,后续央行仍将采取行动护航特别国债发行,以缓和资金面波动,不排除6月底或7月初降准的可能。也就是说,在均衡发行节奏、地方债让道和央行货币政策配合下,特别国债发行对资金面和债市的扰动无需过度担忧。”

多位受访的一线交易员向记者表示,虽然突发利空共振导致债市又基本跌了回来,但眼下看多的逻辑,货币政策偏紧预期向中性修复没有被破坏,尤其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难言趋势性收紧。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