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空因素轮番“上阵”掣肘债市表现 短期方向难明调整料将延续

新华财经上海5月30日电(记者杨溢仁)尽管目前关于债市“牛熊拐点”的争论仍在持续,且多空双方各执一端,但在经历了本轮的快速调整后,身处“疫情”主线持续弱化的环境中,债市“买气”明显下降。目前,银行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较前期大幅上调,行至2.71%一线。

分析人士认为,债市利率下行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后续大概率将呈现震荡走势,中期甚至不排除转向的风险。

多因素促看空情绪发酵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收盘,银行间利率债市场收益率仍以震荡上探为主。举例来看,SKY_3M跳升4BP至1.46%;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2年期上探1BP至1.85%。

无疑,在月末缴税及政府债券扎堆发行促流动性收紧、央行降准和降息预期暂时落空、OMO投放力度加大却进一步导致资金价格向政策利率逼近的市场环境中,本周债市收益率波动明显加大,让前期浮盈满满的机构投资者倍感压力。

“此前市场对货币政策形成了不理性的宽松预期,并带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过快回落。当上述预期被证伪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又出现了快速抬升。”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表示,“不可否认,收益率的快速变化扩大了金融风险。光大固收认为,中长期来看,资金利率的上行实为大势所趋。而时间已经不是债券投资者的'朋友’,目前持有利率产品的性价比正在变低。”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多空博弈,目前空方观点伴随经济基本面的缓步复苏、“疫情”拐点的显现、资金面的边际“微紧”而逐渐占据上风。

“尽管考虑到经济恢复依然具有不确定性,且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低利率环境予以支持,即管理层目前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有限,但更为宽松的必要性似乎也不高——眼下更为重要的是打通资金到实体的传导链条,并非进一步宽松。”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固收分析师刘毅称,“国泰君安固收预计,未来货币政策的取向更可能呈现出'区间震荡’状态,而利率短期走势也将因此陷入震荡,中期甚至不排除伴随着经济回暖出现进一步上行的风险。”

在刘毅看来,基本上可以确定的是,后续10年期国债利率很难再突破年内2.48%的低点,利率快速下行的阶段已经一去不返。

僵持格局下趋势仍难明

当然,在看空情绪高涨的当下,仍有部分机构“坚持己见”,而支持其看多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资金面压力的缓和。面对央行加量投放逆回购的操作——维持流动性平稳意图明确,考虑到下周因税期、跨月和利率债集中缴款带来的资金需求将逐步缓解,则资金面大概率将恢复宽松状态。

其次,是对国内经济增速的谨慎判断。眼下,包括江海证券在内的部分机构认为,即使乐观假设,全年GDP增速恐怕也很难超过2%,所以不可对经济的V形复苏抱有过高期待。

再者,是供给压力拐点已现。券商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确定的下周利率债供给量仅为2864.48亿元,较本周环比骤降6776.2亿元,年内供给压力的“最高峰”很可能已经过去。即使考虑到未来新增1万亿元特别国债存在部分或全部向市场发行的可能性,但1万亿元供给集中在1个月内发完的情况料很难再现,利率债供给压力逐步趋缓将是大概率事件。

最后,依然是对货币宽松不会缺席的坚定预期。

“在经济真正复苏之前,货币政策并不存在哪怕边际收紧的可能性。”一位商行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尤其就融资成本的角度考量,虽然管理层一再强调要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但面对银行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当前单纯要求其降低信贷利率并不现实。这从近几个月LPR亦步亦趋地跟随MLF利率变动中可见一斑。简而言之,央行的政策利率不放松,则银行就没有主动降低信贷利率的意愿。显然,未来的实体融资成本下降依然需要建立在货币政策宽松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的基础上,一方面公开市场利率乃至存款基准利率仍有下调空间,另一方面银行负债成本的下降也会带动债券收益率进一步下行。”

“对债市而言,当前的大跌主要包含了资金面边际收紧预期带来的杠杆拆解因素。但华创认为,对于资金面显著收紧的担忧大可不必,市场需要适应的是从资金价格极低到资金价格波动回归过程中,杠杆策略的失效。”华创证券首席分析师周冠南表示,“至于资金利率大幅调整和中枢的显著上移,或不是管理层所愿看到的。展望后续,降低贷款利率、防止金融风险积聚和财政刺激放量下信用的扩张,均对流动性宽松有较为明确的要求,预计6月份降准操作的必要性在进一步提升。这也意味着债市收益率上行有'顶’。”

建议关注低评级信用债

在多空双方各执一词,且博弈加剧的大背景下,回到债市投资方面,较之于短期内表现欠佳且暂时看不清趋势的利率产品(大概率陷入短期震荡),得益于宽信用政策的加码,信用债或成为更好的选择。

“5月份以来,企业内外部现金流状况均在好转,评级利差转而收窄。”刘毅指出,“这首先是因为疫情带来的影响正在进一步缩减,企业复工复产的进度持续加快,内部现金流继续恢复。其次,近期宽信用政策开始加速落地,包括央行关于'允许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的上升’的表述,短期公司债试点的开启以及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这都明确表露了当前政策重心在于宽信用。由此,企业信用基本面将趋于好转,信用风险亦会随之收敛。”

业界普遍判断,未来债券投资整体的收益率来源将从此前的资本利得转换为票息,信用挖掘行情将再度开启。

具体到择券方面,近期评级利差的调整为后续行情打开了空间,与此同时,宽信用政策料助力信用基本面持续改善,简而言之,策略上可以短久期中低评级品种为主。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