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现货缩量盘整等待下周降息信号 3月期新发国债利率创近10年新低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0年02月14日15:51分类:债券

新华财经北京2月14日电(史可)债市周五(2月14日)早盘交投谨慎,国债期货缩量盘整,现券亦成交清淡,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小幅上行。避险情绪逐渐消化,股指反弹令债市相对承压。一级市场国债招标意外向好,3个月期新发国债中标利率创下近10年新低。资金面愈加宽松,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1、DR007均跌至逾1个月新低,其中DR007更是跌破2%。短期内投资者将密切关注下周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操作时点和利率,以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调整幅度。

截至午盘,十年期债主力T2003报100.740,下跌0.10%,成交14005手,减仓约1000手;五年期债主力TF2003报101.470,下跌0.06%;两年期债主力TS2003报101.110,下跌0.02%。

银行间现券收益率窄幅波动,截至午盘,十年期国债新券190015收益率最新报2.8300%,上一交易日尾盘报2.8200%;十年期国债活跃券190006收益率最新报2.8600%,上一交易日尾盘报2.8550%。十年期国开活跃券190215收益率最新报3.2490%,上一交易日尾盘报3.2475%。

14日市场风险意愿提升,两市股指小幅低开,随后创业板指迅速拉升,三大指数全线飘红。半导体概念股延续活跃,受消息影响血制品板块表现强势,市场赚钱效应回暖。盘面上看,钛白粉、多元金融、PCB等板块涨幅居前,口罩、草甘膦、农业种植等板块跌幅居前。截至午间收盘,沪指涨0.52%,报收2921点;深成指涨0.79%,报收10949点;创业板指涨0.98%,报收2084点。

公开市场逆回购三连停。央行早间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14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本周央行共进行10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周一(10日)进行9000亿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7天期规模7000亿元,中标利率2.40%;14天期操作规模2000亿元,中标利率2.55%,均与此前持平;周二(11日)开展7天期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40% 。因当周累计有1.28万亿元逆回购到期,本周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2800亿元。截止2月14日,公开市场逆回购未到期余额仍为1.42万亿元。

下周虽无MLF到期,但逆回购到期资金总量合计1.22万亿元,且均集中在前两个交易日。另据统计,截至目前,MLF未到期余额为3.99万亿元,下一次到期日为4月17日,规模2000亿元;TMLF未到期余额为8056亿元,下一次到期日为4月24日,规模为2674亿元。节后首个交易日央行便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市场普遍预期未来MLF利率和本月LPR大概率下调。

资金面仍然十分宽松,银行间市场隔夜及7天期加权利率均创下自1月初以来新低,银行间市场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跌破2%。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亦全线下跌,隔夜Shibor报1.2560%,下跌18.70个基点;7天Shibor报2.2330%,下跌9.10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2.5650%,下跌4个基点。

一级市场方面,财政部14日上午招标发行的2020年第七期记账式贴现国债需求良好,该国债发行期限91天,发行规模100亿元,加权中标收益率为1.5155%,创下近10年发行新低;边际中标收益率1.5990%,投标倍数为3.37倍。

展望后市,中信建投期货认为,对于债市而言,短期债券收益率并不存在继续大幅下行的动力,随着前期盈利多单离场,国债期货短期或继续高位盘整。但是也要关注到上周一的公开市场逆回购降息10个BP,当前市场倾向于认为本月20日的LPR报价和下一次MLF操作也跟随降息10个BP,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角度考虑,LPR降息的效果显然比降低逆回购利率的效果显著。如果LPR利率和MLF利率降息超过10个BP,可能会短期提振债市。

国泰君安报告认为,随着疫情数据出现了较为明确的见顶迹象,湖北省外也陆续返工,虽然高频数据尚未有起色,但是商品市场以及股市中建材、家电、钢铁等板块已经蠢蠢欲动,债市也在本周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市场大概率开始沿着“后疫情”的逻辑展开。该机构认为,从2003年的后疫情时代的情况来看,经济复苏逻辑并不必然主导资本市场的走势,而货币政策可能更为重要,央行货币政策松紧不仅可能主导了债市的走势,甚至可能影响股市的估值和风格。报告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金融数据数据偏强而实体数据复苏时滞可能较长。在货币政策和资金面仍有安全感、市场整体仓位和抛压有限、长端利率债仍有性价比的情况下,金融数据和实体数据的“节奏不同”可能给市场提供了波段操作的机会。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