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继续看多利率债 局部信用债风险需重视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0年02月04日11:29分类:债券

新华财经上海2月4日电(记者杨溢仁)伴随疫情的持续发酵,当前业界看多利率债市场,预期十年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的观点不绝于耳。与此同时,看空低评级信用债表现,判断信用违约风险仍将持续上攀的观点亦不在少数。

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本次疫情和延迟开工政策仍将对部分企业,尤其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安全起见,评级下沉仍需审慎。

做多同时勿忘风险

春节后的首个交易日,受疫情发酵影响,银行间债市收益率大幅下行。

举例来看,截至2月3日收盘,银行间SKY_3M大降26BP至1.78%;SKY_10Y回落17BP至2.82%。

“很显然,上半年将是较好的利率债交易时间窗口。当前,不论是国内经济阶段向下的预期,还是流动性充足、资金成本趋降的大环境,都将对利率市场形成支撑。”一位券商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过,在疫情持续发酵的背景下,后续信用债违约料成为债市的主要风险,投资者需引起重视。”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亦指出,疫情的冲击和假期的延长会让很多企业的生产受到影响,收入、现金流在短期内可能会大幅减少,但债务的利息支出与到期偿还压力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尤其是违约风险本就偏大的中低评级主体企业,以及融资渠道有限的中小企业可能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

毫无疑问,在杠杆化的实体中,疫情并不止是给经济增长摁下“暂停键”这么简单,刚性成本随时可能会迅速吞掉企业的现金流。事实上,一旦企业盈利下滑,则金融机构拆出资金的意愿也会下降,这会导致融资系统出现一个自我加速的恶性循环。

“向后看,那些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融资可及性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进一步下降。”上述交易员表示,“市场需要警惕信用风险的重新发酵,同时也应尽可能减少中低评级信用债的仓位。”

毕竟就微观角度而言,在近年爆发的信用风险事件冲击下,机构对民企、小微等主体的信心尚未完全修复。而从历史经验看,流动性环境的边际收敛冲击往往先作用于民企、小微等主体,二者叠加下结构性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或将加大。一旦有风险事件发生,则“经济下滑-风险事件-情绪收敛”的负反馈难以避免。

对冲政策有望加码

“困境虽然摆在眼前,但市场也不用过于悲观。”在青岛农商银行金融市场中心总经理助理秦新峰看来,疫情冲击更多是短期的——预计主要集中在一季度甚至1月下旬至2月上旬。

浙商基金智能权益投资部港股负责人刘宏达也认为:“经济的短期冲击一定存在,时间长度亦难以确定,但从政府与民间严格的防治措施来看,我们更倾向于部分专家提出的相对乐观预期,即疫情将在1-2月内结束。”

“就历史经验考量,即使过去长达二至三个季度的'非典’疫情,也并未改变中国经济既有的发展规律,一次短暂的疫情只会带来节奏的扰动,经济短暂的低迷和企业的困难,反而会促使政府更早及更大力度地开展并出台逆周期调控政策。投资者应理性看待短期的市场波动,积极关注其中蕴藏的机会。”刘宏达说

更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本次疫情对于国内经济和公司长期基本面的影响要远小于前期的国际贸易问题。

“对冲政策或会提前或加码。”中信建投证券宏观经济与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黄文涛指出,“就财政政策和准财政政策而言,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挥三大政策性银行作用和和提高赤字率是看点。就货币政策而言,降准仍有空间,降低短期资金成本和中长期资金成本同样重要,除了MLF和LPR利率走低之外,也不排除降低存款利率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应对本次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央和地方层面已然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帮扶举措,一方面给予该类主体延长还贷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等定向金融补贴措施,另一方面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贷款贴息等财政补贴政策。更有不少商业银行和房地产企业纷纷推出降低贷款利率和租金减免等措施,以期帮助小微企业扛过疫情带来的临时性经营困难期。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杨业伟乐观地表示,随着稳增长政策的发力,国内经济大概率将呈现短期有限的放缓,长期向好趋势不会发生变化。

回到信用债的投资方面,大部分券商建议,谨慎起见,宜用高等级信用加杠杆。

春节假期的延迟与疫情的蔓延使多数企业的生产和收入受到较大冲击,债务压力大、现金流周转本就困难的中低评级主体将雪上加霜,容易出现风险事件,高等级债会更具确定性。

“此外,一旦疫情蔓延之势得到控制,则周期可能即刻回归,这之间几乎没有时间差可言。”中银国际证券固收分析师杨为敩并称,“由此,建议各机构的利率债配置转为低杠杆、长久期;信用债配置尽可能向高评级进一步倾斜。”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