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银转债今启强制赎回

新华财经2019年09月19日08:27分类:可转债

新华财经北京9月19日电  9月18日晚,平安银行(000001)公告称,根据安排,截至2019年9月18日收市后仍未转股的“平银转债”将被强制赎回。本次赎回完成后,平银转债将从深圳证券交易所摘牌。

平银转债创强赎最快纪录

今年2月18日,平银转债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并于7月25日起进入转股期。根据《募集说明书》,平银转债初始转股价格为11.77元/股。2019年6月26日,平安银行实施2018年度权益分派,平银转债的转股价格调整为11.63元/股。

按照发行规定,在本次发行可转债的转股期内,如果平安银行A股股票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20%(13.96元),公司有权按照债券面值加上当期利息强制赎回可转债。

进入转股期后,平安银行股价表现强劲。自7月25日至8月20日,平安银行股价已有15天超过13.96元,触发强制赎回条款。

根据《募集说明书》中关于有条件赎回条款的约定,平银转债赎回价格为100.13元/张。在转股期间,平银转债每张的成交价在118.15元至130.9元之间。而同期平安银行股价则在13.03元至15.22元之间,若投资者在此期间选择转股,平银转债每张对应的价值则在114.7元至130.87元。因此,对投资者而言,触发强赎条款后,相比于选择被平安银行按照面值和当期利息强制赎回,投资者选择转让债券或者转股的收益将更加可观。

对于可转债触及强赎对公司的影响,业内人士指出,由于被强制赎回的收益远远低于转股的价格,这将推动绝大部分投资者进行转股操作,平安银行将借此大幅提升资本充足率。在今年8月份平安银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透露,倘若260亿元可转债成功转股,平安银行资本充足率大概可以达到13.5%,核心资本充足率应该会达到9.8%左右。

银行可转债频频触及强赎

此次平银转债启动强制赎回,被市场视作银行系可转债市场回暖的代表性事件。从用时来看,平银转债从开始转股到触发强制赎回条款只用了19个交易日,创下了银行系可转债最快触及强赎的纪录。

除了平银转债外,银行系可转债的走强,在今年年初就已初现端倪。今年3月份,常熟银行(601128)成为首家可转债触发提前赎回条款的农商行,同时这也是继2015年民生银行以后,上市银行近4年来首次再现可转债触发强赎机制。

常熟银行于2018年1月19日公开发行了300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总额30亿元。2019年2月25日至3月18日期间,常熟银行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常熟转债”当期转股价格5.76元/股的130%(7.49元/股),触发可转债的赎回条款,该行随后对“赎回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常熟转债”全部赎回。6月12日至7月23日期间,宁波银行可转债股价也因为表现强劲,触发了赎回条款。此前,宁行转债于2017年12月5日公开发行100亿元。

在触发可转债的赎回条款后,上述三家银行都决定行使可转债的有条件赎回权,对赎回日前一交易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可转债进行全部赎回。

东吴证券指出,大多数可转债都以转股的方式退出,当正股价格走高时,转债价格也随之走高,但是转股溢价率下降,投资者逐渐将可转债转换为股票。提前赎回条款的目的是促使可转债持有者提前转股,赎回价格一般远低于转债价格或转股价值,最后往往只有极少数可转债被赎回。

可转债发行规模扩大

今年以来,银行系可转债的发行规模明显增大,已有平银转债、中信转债、苏银转债三只银行系可转债成功发行,发行额度分别为260亿元、400亿元、200亿元,合计860亿元。而在2014至2018过去的五年间,共有7家银行发行可转债,合计发行规模为530亿元。

除了上述可转债,还有超过千亿元的银行可转债计划已经浮出水面。8月16日,浦发银行公告该行公开发行A股可转债的申请获证监会审核通过。该行拟发行可转债规模不超过500亿元,用于支持该行未来业务发展,在可转债转股后按照监管要求用于补充该行核心一级资本。

6月21日,交通银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延长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方案决议有效期及授权有效期的议案,该行拟发行可转债不超过600亿元。此外,青农商行(002958)、紫金银行(601860)也已经在股东大会上审议通过了可转债发行方案。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需求增长迅速。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第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71%,11.4%和14.12%,较上季末分别下降0.23、0.11、0.06个百分点。

一家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商业银行仍面临资本补充的缺口,相对于利润积累、增发新股等方式,可转债发行成本比较低。同时,银行可转债安全性较高,违约风险较低,因此近期在市场风险偏好驱动下受到了一部分投资者的热捧。(中国证券报)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