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民企“爆雷”信用风险扎堆释放 机构持债偏好暂难抬升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7月28日13:27分类:债券

新华财经上海7月28日电(记者 杨溢仁)本周,银行间信用债市场违约风险再度“扎堆”来袭,不论是“16国购03”未能按时兑付利息及回售本金,还是“17宏图高科MTN001”确认实质违约,无法按期足额偿付本息,抑或是“16海伟01”应付利息和应付本金额的20%未按时存入偿债专户……频繁发生的负面事件促使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回落,谨慎情绪日益升温。

不可否认,7月以来债券连续“爆雷”已然再度将民企的信用风险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坦言,密集的违约节奏直接影响到了大部分机构的配债策略,在中小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困难、以中低评级债券进行质押式回购难度增大的背景下,后续中低评级筹资主体的债务接续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违约风险仍在加大

来自江海证券资管投资部的数据显示,近期共有1806家A股上市公司陆续公布了2019年中报业绩预告,总体而言,企业业绩普遍下滑,部分主体的违约风险仍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就业绩预告来看,显示上涨的公司超过半数,但出现亏损和业绩下滑的公司占比亦在提升,整体表现弱于一季度。其中,有953家公司实现业绩上涨,占比为52.8%;65家业绩不确定,占比3.6%;427家业绩出现下滑,占比23.7%;360家出现亏损,占比19.9%。

需指出,与2019年一季报的业绩预告相比,公司业绩上涨的占比下降了6.3个百分点,业绩亏损的占比提升了1.6个百分点,业绩下降的占比提升了3.4个百分点,企业整体盈利情况趋降。

“值得一提的是,市值在500亿元以上的公司业绩上涨比例明显高于500亿元以下的公司,也就是说,体量相对较大的公司表现更好,抵抗周期能力也更强。”江海证券资管投资部固收分析师李佳伟表示,“2019年上半年经济尚未企稳,下游需求疲弱使得大部分行业企业经营业绩都出现了下滑,亏损比例明显提升。目前经济的悲观预期尚未消散,下半年需求也难言明显好转,企业盈利大概率将继续承压。”

更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基于短期内投资者风险偏好无法显著抬升的判断,下半年多数弱资质主体的债务接续能力存疑,在盈利下滑的环境中,其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亦在加大,经济筑底过程中的债务违约料无可避免。

多因素致民企“爆雷”

可以看到,在2018年至今发生信用风险的上市民企当中,很大一部分违约与大股东掏空子公司有关。就动机来说,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母公司流动性紧张,需从上市公司周转资金以缓解流动性压力,属于“被动掏空”;二是当上市公司所在行业景气度下滑时或者预期子公司未来不会再有大发展时,大股东可能会为了达成集团层面利益最大化,占用子公司资源投向其他领域,或者将资源分配到其他子公司,属于“主动掏空”;三是两者原因皆有。

“民企内控体系较为薄弱,对大股东的限制不足,所以往往能够给股东以可趁之机,利用企业内控漏洞通过各种隐秘的手段逐步转移资金、掏空公司,最终导致债券违约。”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固收分析师刘毅解读称,“具体到操作手段上,关联交易——包括通过预付和应收占用子公司资金、并购关联方资产等;高存高贷——大量的有息负债和货币资金同时存在(更有可能造假的是货币资金);违规大额担保;大额分红;高价溢价并购资产;混改过程中'挂羊头卖狗肉’——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由于监督机制、信息公开规则等不甚完善,有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进而引发公司被掏空……诸多事例可谓屡见不鲜。”

不仅如此,在市场信用风险“愈演愈烈”的当下,上市民企财务造假案例的不断增多也需要投资者予以重视和警惕。

“展望后续,那些前期致力于激进加杠杆进行多元化投资、债务结构不合理、内部管理薄弱、财务质量较差的民企主体,在去杠杆、紧信用的大环境下,终将难逃违约命运。”一位券商交易员向记者表示,“就目前而言,如何加强相关筹资主体及其债务存续期情况的信息披露,严惩违法违规现象,应是当务之急。”

机构偏好暂难抬升

中金公司发布的最新中小银行流动性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金融机构风控标准普遍提升。虽然包商银行破刚兑已事隔2个月,央行货币政策维持偏宽松的局面也部分缓解了市场冲击,但流动性分层的局面尚未完全扭转。目前部分中小银行的负债端面临缩表压力,这也导致其资产端压缩需求,影响到信用派生。

根据调研结果,56%的中小银行受访者表示资产端面临收缩的压力,其中有9%的受访者表示压力较大,需要减持一定规模的资产来应对,2%的受访者表示压力很大,需要警惕出现资产处置的风险。就压缩资产规模的应对方案来看,多数中小银行主要选择先减持高流动性资产——例如同业资产、债券、债基或货基等;其次是减持流动性相对更差的票据、非标和贷款。

此外,不少银行亦收紧了债券投资的风控标准,尤其就辽宁、吉林、山西、四川、内蒙古等经济实力偏弱省份中的银行来看,其自身债券投资的风控标准全面收紧,几乎只能够买利率债。

有鉴于此,“考虑到现阶段银行更多将采取风险规避策略——即更愿意放贷给国有企业和龙头民企以及经济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度显著提升,则后续各区域、板块流动性呈现分化特征将难以避免。”在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陈健恒看来,“简而言之,破刚兑事件带来的市场风险偏好的进一步变化仍在持续,当前需警惕流动性不断分化带来的区域性、局部性风险。”

回到信用债市场,业界普遍判断,在各机构持债风险偏好再度回落的背景下,评级间利差的进一步走扩为大势所趋,国企主体的利差表现料优于非国企,部分低资质个券或遭遇折价抛售并带动利差走扩。具体到投资策略上,还是建议有需求的机构优选高资质品种,适当拉长久期,低资质品种需要控制久期和杠杆,同时加强信用资质的甄选。

编辑:孔瑞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