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品管理助力流动性分层破局 市场蓝海亟待进一步开掘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7月21日13:27分类:债券

新华财经上海7月21日电(记者杨溢仁) 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分层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下,适时引入担保品管理机制,为同业授信领域提供助力成为了近期业界的热门议题。

“可以看到,6月以来,同业存单的发行成功率已锐减至60%以下,市场信用的收缩程度可见一斑。据个人了解,目前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显著高于中小银行,且分化仍在不断加大。为了应对资本充足的合规要求,许多商业银行开始采用发行优先股、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外源性的手段来补充资本。”中债担保品业务中心副主任张婷说,“而担保品管理作为一种内源性的风险管控机制,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小银行对外源性资本补充的依赖,提升其资本充足率水平。”

张婷在本周举办的“2019债券年会”上,就以下三方面切入,探讨了担保品管理于优化资本结构、改善流动性分层、完善信用风险防控机制方面的作用。

首先,担保品管理为兼顾优化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改善风险覆盖状态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担保品作为巴塞尔协议III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认可的风险缓释工具,能显著控制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规模,提升资本充足率水平。

举例而言,假设某商业银行向某券商提供1年期的5亿元贷款,在无担保的情况下,该贷款对应的风险权重为100%,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时应计为5亿元。但若此笔贷款提供国债、政策性银行债作为覆盖全周期的担保品,根据规定,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风险权重为0,则此笔贷款在风险加权计算时直接计为0,相比无担保情况,风险加权资产直接减少了5亿元。

可见,担保品管理机制介入后,对于资本充足率监管压力较大的银行或对指标敏感的银行,比如部分外资银行,是非常有效的方式,能够减少监管压力和资本占用,能够显著优化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从而在微观层面上改善市场的流动性供给基础。

其次,目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面临转型,担保品能够在丰富中小金融机构融资渠道的同时,引导其发挥渠道下沉优势。

就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情况考量,很多交易中并未使用担保品,而是以授信主导。在授信体系下,市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用往往难以下沉,该类机构普遍存在着获取授信额度低、期限短的困扰,其不仅难以发挥服务民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作用,还时常需要面对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在同业授信中引入担保品管理机制,可以为同业管理减负、同业合作增效,同时缓解中小金融机构融资难的困境。”张婷坦言,“目前,这一方式已有实践,并得到了市场成员的普遍认可。”

最后,合理运用担保品是能够有效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违约情形下能及时、公允地实现担保权益是风险防控的最后屏障,也是担保品管理完整环链的重中之重。

现阶段,以债券为代表的金融担保品,显著区别于传统担保品,其违约后的快速处置,需要相关条例或法案的明确规定。

我国由于“流质禁止”的限制,在违约情形下,还无法实现担保品直接过户的处置方式,但为解决市场痛点,中央结算公司经过多年研究,已形成了特有的担保品快速处置方案,并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更于今年6月向市场正式发布了业务指引和拍卖操作流程。

可以说,眼下担保品的违约处置服务——尤其是协议折价和变卖这两种处置方式,都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制度和操作支持。

当然,在国内,担保品管理业务尚处起步发展阶段。

据记者观察,目前中国债券担保品存在使用不足的情况。截至今年6月,托管在中央结算公司的债券规模虽已超过61万亿元,可其中只有约12.2万亿元的债券被用作担保品,仅占托管量的20%。对标国际市场,全球70%以上的金融担保品是债券,美国国债有90%被用作担保品。显然,国内市场亟待进一步开掘,而“担保品池”的拓展仍有足够大的空间。

展望后续,“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跨境运用债券担保品料成大势所趋。”张婷表示,“根据国际经验,债券担保品的跨境使用往往是一国债券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的先行步骤。人民债券担保品的跨境使用,是提升人民币金融交易功能的重要突破口,将极大地提高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

此外,担保品在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也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担保品能够促进横向与托管机构互联,满足主管部门统筹监管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发挥担保品管理作为优质金融风险管理工具的作用,可以有效联接货币、外汇、贵金属和衍生品等市场,推动多个金融子市场的联通和互动。担保品跨市场、跨平台应用,可以发挥“粘合效应”和“枢纽作用”,有力推动基础设施间的互联互通。

总而言之,我国的担保品管理已经应用到金融市场的方方面面,从宏观调控政策到微观金融交易,成为金融市场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中枢,走出了一条市场先行的道路。“未来,我们希望从宏观和理论层面进一步深化及完善担保品管理体系的构建,为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张婷说。

编辑:周鸾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