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国内绿债发行量环比翻番 相关基础建设仍待进一步完善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7月16日15:39分类:债券

新华财经上海7月16日电(记者 杨溢仁)今年以来,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不论是发行规模,还是发行增速,均呈现上升势头。据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统计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共有60家发行人发行71期绿色债券(不含资产支持证券),其中新增绿色债券发行人39家,涉及规模1126.94亿元,环比去年同期的468.60亿元增加超一倍。另据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债券市场共发行了12单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为183.91亿元,较上年同期(7单、55.12亿元)进一步大幅攀升。

仅6月份,据联合资信数据,中国新发绿色债券共计16期,发行家数为14家,涉及规模254.70亿元。同比去年同期的仅有6家发行的73.80亿元规模大幅增加。新发绿色债券涉及券种包括中期票据、企业债、私募债、商业银行债、其他金融机构债、资产支持证券和地方政府债。其中,企业债的发行期数和整体规模(5期和73.50亿元)最多。

此外,数据并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共有197家筹资主体发行绿色债券335期,合计规模达7088.18亿元;共发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44单,合计规模为538.31亿元。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鉴于国内绿色债券市场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管理层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尚有诸多不足需要改弦更张。例如,当前国内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的水平依旧不高,进行信披的债券总体占比较低,且定性描述多、定量披露不够,信披存在报喜不报忧等问题。

再者,目前国内尚未建立统一的绿债环境信息披露体系。我国绿债品种繁多,分别由不同的相关部门管理,在披露内容、形式、渠道/载体、频率/时间、披露文件的编写主体、是否需要第三方验证等方面均有相应的规定,可相互之间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此外,国内绿债的评级标准和方法亦不完善。绿色债券的绿色属性判断当下主要依靠募集资金的投向是否符合现行支持范围,得出是或否的结论,但这难以完全满足市场在投资研判时,对绿色债券环境效益大小,即绿色程度信息的获取需要。就某种程度而言,还将影响政府差异化激励约束政策的制定,以及延缓绿色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推动。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展望后续,明确绿债环境效益信披内容、各相关方的职责、披露效力与形式都应被尽快提上日程。不仅如此,统一信披要求(包括披露内容、指标体系、披露方式、监督管理措施等)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统一的信披平台——主要包括一套具有存储、分析、发布等功能的信息发布系统,以及市场化运行机制等;统一市绿债环境效益分类评级的方式和方法,同样需要由顶层设计入手,予以尽快落实。

“当然,伴随参与主体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资金用途的日益多元,我们预计绿色债券在总体债券市场中的占比还将继续稳步上升。”穆迪分析师Matt Kuchtyak称。

亚洲开发银行此前发布的《亚洲债券监测》指出,眼下包括中国、印尼、韩国在内的东亚地区本币债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后续绿色债券有望成为潜在的高增长领域。该报告还称,亚洲绿色债券市场不断发展有助于为该地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提供资金。

编辑:史可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