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改善难阻违约频发 信用债市场尚存隐忧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5月21日20:42分类:债券

新华财经上海5月21日电(记者 杨溢仁)眼下,信用越“宽”,违约越多,成为了国内债市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券商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1-4月,发生违约的债券总数和民企债券数分别为83支与79支。其中,首次出现实质违约的发债主体有17家,包括6家非上市民企、9家上市民企以及2家非民营企业。就整体规模而言,新增实质违约债券金额已接近2018年的三分之一。

显然,在影子银行遭遇纠偏,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低下,但管理层呵护实体融资措施不断出炉的大环境中,融资改善与违约频现并不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民企一直是债务违约的“重灾区”,即便是在情况略有缓和的2017年,违约民企债数量依旧呈现出惯性增长态势。

纵观今年的市场环境,较之以往,影响民企违约的因素显然更为复杂。

“宏观经济环境和外部行业发展趋弱不再是促使当前民企违约的最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民企自身内部经营管理中的种种缺陷、隐患和止步不前的经营发展模式,将成为未来致使民企债券违约的重要诱因。”招商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豫泽指出,“与2018年的民企违约情况相比,当前违约民企的内部控制问题暴露得更为充分,信息披露不实、担保风险和经营投资战略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加剧都与实际控制人的行为决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部分违约民企还存在逃废债的嫌疑。”

记者亦注意到,2019年以来民企内部管理、控制不当的情况屡见不鲜,不论是粉饰报表,还是美化数据,种种负面事件在极大程度上加剧了投资者的避险和不信任情绪。

可以看到,近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通报了《康美药业案调查进展》(简称《调查进展》)。

《调查进展》称,现已初步查明,康美药业披露的2016至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涉嫌违反《证券法》第63条等相关规定。

“正是因为民企上市公司频频被曝信用负面事件,才使得眼下城投债更受青睐。在多方监管之下,上市民企都能随意造假,则那些非上市民企被机构主动'屏蔽’实属情理之中。”一位商行交易员向记者表示。

中金公司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非国企(指有信用债余额且已披露2018年年报和2019年一季报的非城投、非金融发行人)2018年末和2019年一季末的短债占比分别为45.45%和46.2%,较2018年三季末的44.69%持续上升,同比也高于2017年末和2018年一季末的42.75%和43.78%,主要原因为债务集中到期且再融资困难。

综上,针对目前的信用债市场,在整体现金流改善和流动性改善的同时,投资者仍需就发行人之间的分化予以警惕。具体到择券方面,建议谨慎规避流动性指标低于30%,货币资金低于5亿元或短期债务高于30亿元的非城投个券,以及信用资质不佳,持续亏损导致净资产自2016年以来下滑超过30%,且2019年一季报净资产不足100亿元的发行主体。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