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融资延续结构性分化 一季度民企净增规模为负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4月18日20:16分类:债券

新华财经上海4月18日电(记者 杨溢仁)2019年以来,尽管“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的效果有所显现,但民企债券违约频出的现状尚未改变。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1季度,国内新增债券违约主体14家,且全部为民营企业,同比增加600%,涉及债券35只,违约金额约142.43亿元。

触发违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企业自身经营及治理等问题上。例如,关联方及上下游占款侵蚀企业流动性、投资激进带来债台高筑和回报不足、财务数据存疑映射经营获现困难,等等。此外,违约企业互保问题持续发酵、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来自中债资信的研究观点认为,虽然现阶段管理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企融资的利好政策,迭加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大力推广,这让部分短期流动性紧张、信用资质尚可的企业得以喘息,但大水漫灌至低资质主体的景象已不会发生。

联合资信副总裁艾仁智预计,现阶段民营企业违约大概率将继续处于高位,而中低等级民企仍会是违约风险的“重灾区”。

2019年二季度信用债的偿还规模将高达1.51亿元,在投资人对信用风险的把控始终较为谨慎的背景下,业界普遍预计,低资质筹资主体的债务接续难度依旧不甚乐观。

中金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尽管3月信用债的一级发行情况继续回暖,可低评级和非国企主体的净融资仍然为负。分评级来看,AAA评级主体的净增规模约1900亿元,占3月全部信用债净增量的八成以上,AA+评级的净增量也达到了450亿元以上,但AA及以下评级的净增规模为-35亿元,低评级净增仍为负值。再分企业性质考量,3月非国有企业信用债的发行量及净增量分别在2600亿元和-300亿元左右,2019年1-3月非国有企业信用债的月度净增持续为负,且3月非国有企业的净增缺口较2月的90亿元进一步扩大。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