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地方债 > 防地方债风险 关键要转变政府职能

防地方债风险 关键要转变政府职能

经济参考报2016年08月26日09:43分类:地方债

核心提示:要彻底解除地方债风险,则需要进行与地方债有关的根本性改革。首先,转变政府职能,让地方政府不再扮演企业化的角色。同时精简机构和人员,减轻政府支出压力,建立不以GDP为主要考核目标的干部考核制度。第二,推动财政改革,加强预算管理,解决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对称的问题。第三,推进金融改革。第四,进行土地改革。

李佐军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2月至6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超过3.61万亿元,而2015年全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才3.8万亿元,地方政府用5个月的时间发行了接近去年全年规模的债券。按照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要求,2016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限额为107072.4亿元,而截至2016年6月底,地方政府债券托管余额为8.3万亿元,已接近限额量的八成。

笔者以为,地方政府发债量偏多的背后,反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缺口压力在加大,对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如果地方政府发生大面积债务违约,不仅会引发金融风险,还可能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严重的,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今年,地方政府发债量高企背后有诸多原因。今年确定的发债总量本身就比去年高,再加上债务置换,就显得更为可观。地方政府大量举债背后有诸多深层次原因。那么,大规模举债的风险如何防控?

地方政府大规模负债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负债本身的风险。地方发行的债券是有期限的,到期就要还本付息。如果新的资金得不到保障,就会发生债务违约。二是负债传导的风险。首先,地方债多是通过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如果出现大面积违约,最终会传导到这些金融机构,引发金融风险。其次,如果地方政府不能及时还本付息,可能需要用债务置换的方式把一些地方债置换成中央债,把一些短期债务置换成中长期债务。但是,中央债务也是有预算的,债务过多就会倒逼央行印钞,引发货币贬值风险。再次,地方政府需要一定的资金才能正常运转,如果发生风险,除了影响政府自身的运转外,公共服务质量也难以保障,容易引发社会问题。

除了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发债信息的透明度不够也令人担忧,目前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2016年初,财政部推出七大举措应对地方债务不断增加潜藏的风险。财政部要求地方政府债券余额、置换债券、新增债券均需进行限额管理,并要求地方政府披露财政和债务信息,并把控债券发行节奏等。不过,笔者以为还需要进一步摸清地方政府负债的底数,让地方政府发债信息尽可能实现公开透明,并接受社会监督。另外,还要作好风险预警和防控工作,对地方发债融资中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进行规范惩处。

而要彻底解除地方债风险,则需要进行与地方债有关的根本性改革。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让地方政府不再扮演企业化的角色。同时精简机构和人员,减轻政府支出压力,建立不以GDP为主要考核目标的干部考核制度。

第二,推动财政改革,加强预算管理,解决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对称的问题。

第三,推进金融改革。地方政府多是从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融资,下一步应该主要针对投融资平台企业从源头堵住地方政府的融资风险漏洞。要让投融资平台真正按照企业的方式去运行,而不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第四,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是地方债的主要抵押担保物,土地财政也已成为当前地方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问题。怎么化解土地财政问题,减轻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大规模负债的压力,必须要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