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债券资讯 > 我国债市违约或进一步上升 信用风险需主动管理

我国债市违约或进一步上升 信用风险需主动管理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5月18日18:05分类:债券资讯

核心提示:债务紧缩或成为中国降杠杆的最重要途径,债务违约可能进一步上升,或将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常态之一。然而,债务违约本身就是信用表现的一个方面,打破刚性兑付有利于债市的价格信号引导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开创了我国债市发展的新阶段。

新华社记者李滨彬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5月18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第一创业证券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企业债券违约:现状、前景与应对”主题研讨会。参会的专家和市场人士表示,债务紧缩或成为中国降杠杆的最重要途径,债务违约可能进一步上升,或将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常态之一。然而,债务违约本身就是信用表现的一个方面,打破刚性兑付有利于债市的价格信号引导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开创了我国债市发展的新阶段。

一、我国债市违约风险上升,企业偿债能力较脆弱

研讨会上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4月底,我国境内提示债券违约风险的发债主体已接近40家,涉及债券超过50只,金额约为600亿元。其中,仅今年前4个月就发生14起债务违约,涉及27只债券,其中19只公募债、8只私募债。4月份以来,已出现东北特钢、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国裕物流等企业违约。地方国企、央企 “信仰”破灭,也打破了对(超)短融、城投债低违约率的“迷信”。

从违约风险发酵过程看,违约主要从新能源行业开始,逐步扩展至设备制造、钢铁、有色、采掘等周期性行业,最后扩展到食品饮料等非周期性行业。总体来看,信用债市场违约是从民企到央企、再到地方国企的扩展过程。

对于我国债券违约的前景,研讨会指出,鉴于宏观经济难以在短期出现反转,大宗商品难以走牛,民间投资相对悲观等,企业债务的宏观环境难以改善。与此同时,企业的偿债能力比较脆弱。目前,我国近一半发债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为负;一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奇高;货币资金与总债务、货币资金与短期债务之比都非常低。债务紧缩将成为中国降杠杆的重要途径,违约可能会因此进一步上升。

二、内外因共同导致违约上升,打破刚性兑付有利价格引导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彭兴韵分析,我国债务违约既有宏观经济持续下行、需求不振方面的原因,也有行业持续低迷的原因,更是企业过度举债的恶果。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之中,信用违约也不断上升,国内信用债违约也是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萎靡的大环境使然。

标准普尔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球企业已有大约500亿美元的债务违约,违约企业数量创出金融危机高峰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能源行业违约最多,金属、矿产和钢铁行业违约数量位居第二。周期性行业违约成为全球信用债券违约的共同特征。

彭兴韵指出,债市违约拖累一级市场,提高了风险溢价,债券发行利率也水涨船高,不利于“降成本”。此外,违约导致债券成交量有所萎缩。债券市场的动荡导致社会对信用的定价出现混乱,使得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偏好下降。债券市场流动性下降,价格波动加大进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不畅。

第一创业证券董事总经理、资产管理部联席负责人陈尚前认为,债券违约可通过金融加速器机制对宏观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违约高发最终使所有金融资产的风险溢价上升,冲击传染至其它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外汇市场。

与此同时,彭兴韵强调,违约并不全是恶魔,违约本身就是信用表现的一个方面。打破刚性兑付和适度的违约,有利于发挥投资者的约束,使债券市场收益率更好地与信用风险、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相匹配,债券收益率/利率可更真实地反应企业筹资的使用效率。因此,适当的违约将促使债券市场的价格信号引导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表示,违约实际上是信用问题,我们之前是刚性兑付,政府兜底。目前债券违约使信用直接面对市场,这开创了我国债市在金融市场中发展的新阶段,是经济走向成熟、我国走向发达市场的必经阶段。李扬指出,我们需要抓住机会,树立忧患意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建立更有效的市场体系,处理债务问题要和企业改革相结合。(完)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