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债券资讯 > 透过专项债券看经济增长新策略 发挥稳增长作用

透过专项债券看经济增长新策略 发挥稳增长作用

和讯网2015年04月15日08:34分类:债券资讯

核心提示:4月9日,国家发改委连发4个专项债券发行指引,4个专项债券指引的特点是,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引导和鼓励社会投入,发挥稳增长的积极作用。

4月9日,国家发改委连发4个专项债券发行指引,试图拉动重点领域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4个专项债券指引的特点是,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引导和鼓励社会投入,发挥稳增长的积极作用。

这4个指引是《养老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4个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均明确积极开展债券品种创新,可按照融资—投资建设—回收资金封闭运行的模式,开展项目收益债券试点。

在中国传统的政府治理文化中,往往是羞于谈债的。其实,科学合理的债务尺度是撬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杠杆。特别是在经济增长进入下行通道之时,及时启动国家金融创新模式,放宽政府发债的额度和专属项目范围,是刺激经济与重启稳投资策略的重头戏。徘徊在7%左右的GDP虽然并不意外,但是面对经济发展融资饥渴和社会资金投资无门的同步存在的矛盾,这次国家果断出手,放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养老产业、城市停车场建设4个重大专项债券发行,降低发债门槛,增加发债指标。从清理地方债到放宽专项债券,可以看出中央对于地方经济增长杠杆的态度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管控风险的同时注入了财政发债的新策略,借此实现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而对拉动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增长压力的缓解起到融资传导效应。

放宽专项债券,这首先标志着我们在政府金融工具创新过程中又前进一步。若想解决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资产缩水和财富流失等社会负面效应。政府首先要进行理念革新,提高对社会财富的理解和利用的力度。只有适时推出符合国情的金融产品,充分利用好“过剩”的储蓄,同时借助改革推进的时机,敢于承担更大的风险责任,才能在盘活社会资本进而实现稳投资稳增长的新策略中找到经济结构治理方向。

结合本轮4大专项债券的放宽政策,政府通过稳投资来实现稳增长的新策略信号明确。特别是针对养老产业的专项债券发行,将用于企业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设备和提供养老服务。对于发行养老产业专项债券的城投类企业,将不受发债指标的限制,其资产负债率也放宽至70%至75%。这说明政府正在提升对社会财富性质的认识,特别是对政府掌控的公共资源的理解。过去政府总是认为政府与公共资源之间只是出于公共利益而树立的监管关系,容易忽略公共资源进入市场后的财富效应,能够在特定时期拯救经济于水火。因此让公共资源通过这个发债的方式进入市场,这就相当于一个开启社会财富的有效途径,转化成生产要素能够实现内需扩容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意义。

专项债券是带有一定创新性质的政府金融产品形式,基于国家信用产生。但是专项债券与国债还是有很大区别,主要体现在发行主体、发行方式、监管方式以及使用方向4个方面。政府专项债劵发行的主体是省及省级以下各级政府。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可以说,中央对地方之间多年来关于税收与地方债等财政博弈关系正在向非零和博弈方向发展,即最终形成多赢的局面。近一年来,中央对地方性债务问题打出一套集中治理和常态化疏导管理的组合拳,充分调动社会投融资力量,同时加强规范管理。这种治理策略正在朝着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经济发展合力。

另一方面,专项债券放宽等系列措施,不仅是政府主导的一场经济稳增长的盛宴,更是将对长期以来因社会融资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成本浪费进行了有效缓解。这其中的核心策略就在于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交易本性。这次4大专项债券专门强调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债券资金导入。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采取“债贷组合”增信方式,由商业银行进行债券和贷款统筹管理。发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将《关于试行全面加强企业债券风险防范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原则上需提供担保措施的资产负债率要求放宽至75%;主体评级达到AAA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要求进一步放宽至80%。如此大的发债尺度,可以说中国正在迎来一轮全新的社会投融资发展格局。

尽管专项债券的扩容和放宽正在引领新的社会投资速度与激情。但是我们也要随时准备处理因此而新出现的问题。首先,是要解决好与银行之间的矛盾。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对储蓄的冲击是明显的。其次是要解决好与传统国债发行之间的矛盾,同时要切实控制好发行规模。这是能不能使这项产品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发行超过了需求,政府会背上债务包衭;发行少了,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综合预警评价体系,应该牢牢把握地方政府的债务安全区间,在经济发展平稳时期,可以采用债务总额总量控制的方式,对政府债务的适度性问题以及财政危机进行预防;但在经济进入波动期,需要借鉴企业财务分析的经验,结合赤字率和债务率等综合评价体系测度指标,建立与完善债务预警综合评价体系,对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所处的基本现状进行综合判断,财政风险评价应以财政收支风险,公共风险以及债务风险为突破口,加强跨市场与跨行业的业务监管,密切关注系统性风险。

总之,仅依靠包括发债在内而获得的社会资本支持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长舒一口气,若想从根源上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困局,需要从体制与制度等根源层面多做文章,同时推行全口径预算管理,运用市场思维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强专项债券的专款专用的全程监管。让国家金融治理创新的步子迈得更扎实。(财经评论员 刘艳)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