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地方债 > 城投债供需两旺下半场依旧精彩

城投债供需两旺下半场依旧精彩

中国证券报2014年05月29日08:59分类:地方债

核心提示:基于较高的收益率及安全性,城投债依旧是替代非标的不二之选,稳定偏松的资金面亦让城投债成为套息交易的重要标的。在源源不断的需求支持下,城投债继续享受“盛夏时光”应无大碍。

年初以来,城投债成为债券牛市行情中最抢眼的品种,在发行量屡屡刷新历史纪录的同时,收益率依旧呈现超预期的下行,足以显示城投债受追捧的程度。分析人士指出,财政政策发力稳增长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浪潮,决定了未来城投债潜在供给不小,收益率继续下行空间或许有限;但基于较高的收益率及安全性,城投债依旧是替代非标的不二之选,稳定偏松的资金面亦让城投债成为套息交易的重要标的。在源源不断的需求支持下,城投债继续享受“盛夏时光”应无大碍。

城投债显威 红遍一二级市场

走过惨淡的2013年,今年初以来,债券市场峰回路转,走出牛市行情。然而,与前一轮牛市不同的是,今年债牛走得略显犹豫,券种分化也较为明显。这当中,城投债因受到投资者一致追捧,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星品种。

二级市场上,以5年期AA等级产品为例,中证收益率曲线数据显示,年初以来银行间市场城投债到期收益率累计下行104bp,产业债收益率下行幅度则为89bp,城投类品种表现好于产业类品种。

一级市场上,城投债更成为年初以来中长期限信用债新增供给的主力。这一点,从企业债发行量变化上即可略窥一二。在企业债中,城投债一直是最主要的品种。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4月企业债发行量突破1500亿元,创下历史单月发行量新高;3月份接近900亿元的发行规模也跻身历史前五之列。5月以来,因受补年报影响,企业债发行节奏有所放缓,但迄今为止,本月已公告发行的企业债总额超过650亿元,进入历史前十的问题不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则翻了三倍多。反观城投债占比相对偏少的中期票据,今年前4个月中票发行额持续同比负增长,若剔除城投类中票,产业类中票发行额下降的情况可能更明显。  

业内人士指出,一级市场上城投债供给节节攀高,产业债则萎靡不振,一定程度上应验了“需求主导供给”的逻辑,体现了需求端对城投债的偏好。而在供给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城投债二级收益率依旧呈现出更明显和超预期的下行,更加反映出城投债受追捧的程度。

风险再认识 城投性价比凸显

以往城投债收益率总是要高于产业债。2011/2012年地方债务风险相关话题持续发酵,一度致使城投债相对产业债的利差明显扩大。而在去年下半年债市走熊过程中,城投债的相对利差逐渐收窄,今年以来城投债利好不断,与产业债利差进一步缩小。目前城投债收益率已经非常接近产业债,从某种程度上说,城投债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刻。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城投债表现超预期,很大程度上缘于市场投资者对城投债违约风险的再认识。一是,今年信用事件频发,城投债隐含的地方政府信用支持受到重视。尽管之前市场热衷于讨论地方债务风险,但“超日债事件”直观地告诫世人,现阶段关注产业债的违约风险更为现实,城投债因受到隐形地方政府信用支持,短期内出现实质违约的可能性仍很小。二是,城投企业短期偿债风险有所下降。中债资信报告指出,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将地方企业申请发行企业债预审工作下放至省级发改部门,12月提出允许平台公司发行部分债券对“高利短期债务”进行置换,有利于促使城投企业优化债务结构,缓解短期偿债压力。三是,国家逐渐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限,推动试点地方债自发自还,以地方政府债替换平台融资的政策导向使得城投的隐性政府信用走向显性。

有券商债券交易员表示,相比产业债,城投债既有收益优势,又兼具地方政府信用背书,性价比高于产业债,自然受到投资者青睐。去年以来,在非标业务逐渐受限的情况下,作为非标产品较好的替代品,城投债成为商业银行增配标债的主要受益者之一。此外,今年市场资金面持续稳定偏松,债市套息交易活跃,也为城投债贡献源源不断的需求。

供需两旺难改 享受“盛夏时光”

市场人士指出,尽管未来一段时间,城投债扩容势头不会明显改变,但前述支持城投债需求的诸多因素也依然存在,城投债有望延续供需两旺格局。

财政政策发力稳增长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浪潮,决定了未来城投债潜在供给不小。中投证券指出,即便监管层有剥离平台公司政府性融资的趋势,但考虑到目前地方政府发债额度较小,平台的融资功能可能仍将较长时间持续,无论是项目投资还是债务偿还,未来平台类债券供给将保持扩容趋势。

同时,城投债仍会有源源不绝的需求。国泰君安证券指出,短期内城投债违约的可能性较低,尤其是在棚改及相关领域基建融资依然需要依赖城投债的情况下,城投债的收益/风险比仍较高;另外,资金面预期平稳,城投债套息交易获利空间仍足够大,这些都是支撑城投债需求的理由。该机构指出,牛市下半场大概率将转移至信用债,尤其是城投债,城投债收益率继续下行空间或许有限,但仍可享受“盛夏时光”,入秋之后则“且看且操作”。(记者张勤峰)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