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票据 > 压缩债券票据资产 银行同业资产“假摔”

压缩债券票据资产 银行同业资产“假摔”

新浪财经2013年08月27日10:45分类:票据

核心提示:6家银行披露的上半年年报显示,环比一季度,罕见地出现多数银行同业资产集体下降。业内人士认为,季度同业资产下降只是一种“假摔”,一方面6月份极端的“流动性危机”使得商业银行临时压缩同业拆借;另外,部分同业资产被隐匿,主要是信托受益权类资产。

一季度风头正劲的同业业务,二季度踩了急刹车。

截至8月26日,6家银行披露的上半年年报显示,环比一季度,罕见地出现多数银行同业资产集体下降,其中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降幅较大,仅招行同业增长取得小幅增长。这与一季度上市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单季整体暴增27.6%,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认为,二季度同业资产下降只是一种“假摔”,一方面6月份极端的“流动性危机”使得商业银行临时压缩同业拆借;另外,部分同业资产被隐匿,主要是信托受益权类资产。

以交通银行为例,6月末,其同业资产和年初持平,但应收款项类投资增长超过50%,其中“信托投资计划及其他”占该项目一半左右,增长278%。

“上半年银行同业资产下降与6月钱荒很大关系,银行紧急压缩了收益较小的同业资产(拆出资金、债券、票据资产),以达到减少期限错配。如果货币回到宽松,银行配置这部分同业资产可能重回上升通道。”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记者表示。

同业资产结构性下降

根据记者统计,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同业资产分别为11268亿元、3029.41亿、4710亿元,分别较年初下滑4%、15.37%、28%,交行基本与年初持平,仅招行较年初增长了16%。若与一季度末相比,则几乎全部处于下滑。

据观察,在上市银行同业资产三个项目中,存放同业机构款项、拆出资金几乎无一例外地大幅压缩。以同业资产规模最大的兴业银行为例,6月末该行存放同业款项1250亿元,较年初下降20%多;拆出资金1473亿元,同比压缩近半。

“这两部分资金收益相对较低,流动性好,6月份流动性资金紧张,很多银行最先收缩这部分资产。”一家西部城商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称。

相对比,上市银行买入返售类同业资产则降幅较小(或处于上升),和上述两项资产形成一定反差。据记者统计,兴业、招行、平安等几家银行买入返售资产仍录得增长,交通银行基本持平。

不过,在买入返售项下的资产,结构性差异也较为明显,其中债券、票据类资产多数处于下降,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则取得小幅增长。

以兴业银行为例,6月末,其买入返售类“债券”70亿元,较年初收缩两倍多;买入返售类票据类资产4238亿元,仅微涨10%左右。

“上半年平安银行快速压缩同业资产,1-2个月的时间内在高点压缩1400亿的规模,对收益低的资产压缩近300亿。”平安银行副行长孙先朗在中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记者从交行一人士处获悉,该行上半年提出适度压缩债券投资在非信贷资产中的占比;对于票据业务,上半年研究和试点了分行共同开展票据业务的新模式,力图从做存量到做流量。

记者获悉,包括兴业、交行在内,多家银行与平安银行类似,在二季度,特别是6月份对债券、票据类同业资产均有所退出。

“票据回购收益4-5月份时候很低,当时行里面开始主推受益权,票据业务的交易对手当时差不多处于关系维护中,谈生意没有以前多。”一家股份行同业部人士对记者称,票据类资产期限短,上半年到期就退出了一部分。

以兴业为例,据了解,其买入返售票据余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余期一般在9个月。

信托受益权转移术

“信托受益权投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买入返售模式,需要交易对手出具回购函,叫做‘明保’;一个是应收款项投资方式,没有金融同业来承诺回购。二季度,很多银行不愿意过多在台面上签回购协议,因此增量的信托受益权资产都配置到了应收款项投资项下。”前述城商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称。

与买入返售项下信托受益权微增相比,上半年,应收款项类信托受益权资产则逆势狂飙。

除了上述已列举数据的交行外,多数上市银行应收款项类信托受益权投资,上半年增长均超过100%,如兴业6月末该项目2231亿元,较年初增长近27倍;招商银行则由零一跃为458亿元。

“应收款项投资信托受益权,模式为银行用自有资金购买其他单位(金融同业)信托受益权,和买入返售模式相比,该类投资风险更高,和贷款相似。”上述金融市场部负责人称。

据其介绍,应收款项下的信托受益权基本可以看作为该银行贷款,往往是A银行客户需要贷款,但该行没有信贷额度或者受限制,就找来另一家金融机构B和信托公司C,B通过C向客户放一笔单一信托,A再购买B的信托受益权,达到发放贷款目的。

“买入返售需要找到一家金融机构承诺回购,进行明兜底,直接投资信托受益权则较为好操作,收益类似于贷款,受到市场追捧。”该金融市场部负责人表示。

上述同业部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目前监管还没有直接约束这种操作,几乎所有银行2季度都疯狂地抢生意,包括国有大行,有的银行甚至已授权支行开展信托受益权业务,部分银行自己的分行间也在争抢业务。“现在我们都只敢接省一级分行的业务。”

“国内同业业务已走向一种畸形,本来是为了调剂资金,现在已经变成收益最大化,或者进行监管套利,预计之后监管部门会出手限制。”郭田勇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陈周阳]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