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其他债券 > 央票重启并非政策收紧信号

央票重启并非政策收紧信号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5月09日13:01分类:其他债券

面对大举压境的“热钱”与大量到期的央票、正回购,央行终于再度出手。5月8日,央行一纸公告宣告了央票长达16个月的“静默期”正式终结。央票重归操作行列,将强化公开市场操作的流动性回收功能。不过,分析人士指出,央票重启更多属于公开市场操作的适应性调整,不应看作货币政策主动收紧的信号。

在央行此次重启央票需求申报之前,央票已淡出公开市场操作的视野近一年半时间。2011年12月28日,在完成了当年第100期央票的发行过后,央行暂时将央票搁置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行列之外。而在此前的10余年,央票一直占据着公开市场操作舞台最重要的位置。

回顾央票从“兴起”到“失势”的历程,其命运一直与外汇占款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作为一种政策创新工具,央票诞生的初衷,即是为了弥补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不足的短板,应对外汇资产扩张而导致的基础货币过快增长。2002年以来,国际收支双顺差使得中国外汇资产迅速扩大,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最主要的渠道。据统计,2002年至2011年,中国外汇占款累计增长23.6万亿,占同期基础货币增量的127.6%。而2002年之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以回购和现券买卖为主,由于央行所持国债头寸有限,无法应对外汇占款的冲销压力。在此背景下,央票诞生并走向前台。2002年至2011年,央票共发行26.7万亿,远超正回购的交易量。

前阶段央票的淡出,同样缘于外汇占款形势的变化。自2011年四季度开始,由于内外经济形势恶化,人民币升值预期收敛,外汇占款增长放缓,甚至间歇性出现负增长,相应调整央票发行规模直至暂停,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2012年,央行全年停发央票,以正、逆回购调节流动性,且以开展逆回购、投放货币为主。

自去年12月以来,外汇占款回归增长轨道,今年一季度新增额达1.2万亿,比去年全年还多出逾7000亿元。随着基础货币被动投放模式重新运作,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向也逐渐由投放货币转向回笼货币,其标志则是央行于春节后暂停逆回购并重启正回购。

当前,发达国家竞相宽松,利差套利交易和投机交易盛行,加之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相对优势、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投机性外汇资金大量涌入,导致外汇占款重现持续增长。正是为应对大举压境的“热钱”,国家外管局日前发布通知,将加强对异常资金流入的审查,并强化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如此背景下,央票这一传统的外汇占款冲销工具重新被央行祭出具有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公开市场到期流动性上升,也为重启央票发行增添合理性。据统计,5月份公开市场将有4750亿元央票及正回购到期,目前是全年到期量最高的月份;直到11月末,今后每个月都会有央票到期。到期资金尤其是到期央票的增多,一方面为央行公开市场对冲操作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使得交易商面临到期央票再投资的压力。在短期国债、政策债发行量不多的情况下,恢复央票发行将为机构提供投资短期债券的额外选择。

央票这一传统资金回笼工具的回归,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机构对于未来流动性甚至是货币政策的预期,但将其视为货币政策收紧的信号,并不合适。

当前经济环境并不支持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一方面,发达经济体正掀起新一轮宽松浪潮,中国若贸然收紧货币,将拉大人民币与主要外汇利差,反而会加剧“热钱”流入压力;另一方面,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内生增长动力的恢复依然需要稳健货币环境的支持,而需求不足亦拉低通胀压力中期爆发的概率。事实上,相比收紧货币,近期市场更倾向于讨论央行放松货币政策可能。央票重启,虽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货币政策放松预期的落空,但若说是进一步收紧货币,则显然与市场普遍看法相悖。

另外,首期央票的期限和规模,亦表明了其短期冲销过剩流动性的定位。根据以往经验,央票有91天、1年和3年等多个期限品种。91天品种期限最短,也最为灵活。当前正回购和央票交易期限均不超过3个月,相当于在回笼流动性的同时,为应对未来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预留了空间。此外,首期央票100亿元的发行量不高,符合今年以来公开市场中性对冲、维持流动性适度宽松的一贯做法。(完)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马蓉)

【免责声明】:本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新华社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